非洲是全球农业大洲之一,农业对于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非洲,有近一半的就业人口从事农业工作,农业在非洲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非洲的农业发展情况复杂,如低生产效率、高劳动力成本和落后的农业技术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非洲自力更生、消除饥饿的关键所在。

图源:网络

本文将探讨非洲农业机械市场概况、机遇和展望等内容,结合中国农业技术优势和国际化经验,展望中国农机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进入并拓展非洲市场。

一、提升农业机械化已成发展关键

从非洲经济方面来说,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拥有世界上65%的未开垦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地区农业可供开发的潜力很大,农业产值约占非洲地区生产总值的1/3,吸纳了非洲大陆大部分劳动人口,在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足,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低,每年粮食总产量仅为2亿吨,年均进口粮食8500万吨,大部分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依靠体力和手工的水平,拖拉机的利用率仅为10%,且非洲仅有4%的耕地提供了人工灌溉。近年来,南非摩洛哥和突尼斯主导非洲的新拖拉机销售市场,占据非洲大陆每年近一半的总销售额,然而超80%是不到100马力的两轮驱动的轻机械。

图源:网络

根据非盟(African Union)计划,非洲将在2025年实现“零饥饿”目标,到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这些目标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非盟(African Union)联合发布《可持续农业机械化:非洲框架文件》提出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目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成为目前非洲自力更生、消除饥饿的关键所在。非洲农业机械产品市场需求巨大,但非洲本土农业机械生产市场几近空白,几乎为国外进口,这为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农业人口约占非洲总就业人数的60%。在埃塞俄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预计到2025年,粮食生产增加的就业机会将超过其他经济行业的总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倡导的一项全球政策“从粮食援助转向当地生产”,在非洲引发了一场绿色革命,增加非洲农机市场的潜力。

二、响应特定市场需求抢占投资商机

在非洲农业产业中,国内投资机械设备销售和建厂具有显著的发展机会。非洲国家正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高效、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有着迫切需求,其中非洲市场尤其对中国拖拉机、耕作机械(犁、圆盘耙等)、种植机械(播种机)、植保机械(喷药机和施肥机)和收获机械(收割机)等的需求旺盛,国内企业可以凭借对农业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深入理解,向非洲市场提供适用、可靠的农业机械设备。

非洲的农业以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这要求农业机械既要高效又要适合小面积作业。小型、便携式且多功能的农业机械可能更受欢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限制,非洲部分地区的技术普及度较低。因此简单易用和易于维护的农业机械会更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

图源:网络

此外,非洲农业劳动者中有37.1%是妇女,她们在某些国家甚至占到了全国农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这为农业机械行业提供了特定的市场需求,比如设计适合女性使用的农业机械。

三、推动农机出海进程展望光明未来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和播种机等,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速度和质量,减少人力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中国在农业机械领域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合资合作等方式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图源:网络

中联重科是中国较大的建筑和农业机械制造企业之一,2007年开始进入非洲市场,是中国装备制造行业中最早进入非洲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在非洲市场构建较为成熟的销售网络体系,各类设备在非洲总计超过6000台,农业机械产品销售3000余台,已成为非洲排名前三的中国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出口厂商。

尽管青岛海尔以生产家用电器著称,但它也致力于农业机械领域的发展,尤其在农业灌溉设备方面有所建树,这些产品在非洲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东风汽车除了生产商用车辆外,也在农业机械生产上有所拓展,其农业机械产品在非洲市场上的销售表现亦不俗。此外,还有雷沃重工、江苏常发、徐工集团和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非洲农机产业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帮助非洲各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当地市场赢得了良好声誉和用户信赖。

非洲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现代化是非洲各国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企业凭借成熟的技术、性价比高的产品以及灵活的合作模式,在非洲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非合作论坛的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农业机械行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与非洲伙伴的深入合作,共同开发适合当地实际需要的农业机械产品和技术,不仅是中国企业成长的重要一步,也是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59052

孚锐跨境
联系方式:
18718925845
微信:
clairen888
邮箱:
africa@furuibusiness.com
网址:
zllp.myyxxx_fiwi=/i.=s?.._okgy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境外公司设立、跨境认证服务、海外牌照申请、公司秘书服务、跨境财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