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街角的小店吃饭,隔壁坐了一桌人。谈话的声音挺大的,话语中时不时夹杂一些专业术语“FBA、退货、贴标、换标”。从其谈话表情兴奋之状态,足以暗示出这门生意巨大的诱惑力。
跨境电商作为一个新鲜的商业模式,在很多人眼里依然觉得是相当高大上,高逼格。很多传统外贸商和制造业工厂纷纷都想进来分杯羹。大量的跨境电商运营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
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跨境电商行业的人员,经过流水线式的短期培训,一批批的被输送到了跨境战场的最前线。参差不齐的新卖家大量涌入,电商平台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豪赌盛宴的开始。
1、电商卖家,什么赚钱卖什么
跨境电商卖家虽众,中下卖家居多。很多大卖家做到一定体量都会选择国外注册公司、注册商标、申请专利,走自有品牌的道路。大部分处于求生存求发展阶段的中小卖家,依然还是得从跟卖起家。
对于刚入行不久的跨境电商小白来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盯着大卖家的热卖爆款产品去模仿。找到大卖家身后的供应商,直接拿货。挂到平台上就开卖了。
什么产品认证、授权、专利、相关检测等手续都还没有全部办理完毕。或者压根就没去花太多时间去了解过,相关产品在目的国销售到底和当地的监管制度有无冲突?反正行业变化这么快,先赚一把再说。
在大干快干的浪潮席卷之下,最实际做法的就是什么赚钱卖什么,能卖多久算多久。卖爆了卖烂了,再换下一个新品类接着卖。经常都在上新品,天天都在清库存。
2、物流货代,你卖啥,我运啥
对于货代来说,本身就是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服务的。客户要出货,只要不是违禁品,都会先把货接过来。至于相关产品在目的国到底需要啥相关认证或者检测手续,既然卖家也没提这回事儿,大多数情况下货代并不知情。
正常来说从中国出口报关都没啥大问题。结果很多货物到了目的地,问题就来了。清关清个十天半个月还消息的,或者有些货物直接被当地海关强制退回。更有甚者被海关直接没收。
接下来扯皮的事情开始了。货代和电商卖家之间都有一定的结算周期。既然货物清关有问题,很多卖家第一反应就是你清关能力不行呀。货物没清关出来,还没签收,运费就开始拖着不付了。
很多货物在目的港清关好久才放行,仓租杂费一大堆。回头找电商卖家去收,大多情况下都很难收回,货代只能哑巴吃黄连,自己扛了。甚至个别货物由于产品本身原因被海关没收了,对于货代来说运费不但没了着落。很多卖家还要把货值从运费中扣除,让货代为自己的损失全额买单,说来都是泪。
3、平台坐庄、海关裁判
当电商平台处于快速爆发式增长阶段的时候,大量卖家涌入,品类迅速扩展。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各种产品缺陷的暴露、客户投诉的增加、侵权违规事件的屡屡发生。
野蛮生长的时代终究还是会过去的。电商平台势必会不断对于卖家提出新的要求和门槛。对于产品品质的把控一定是重中之重。对于侵权以及产品缺乏相关认证的卖家来说,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被平台处罚甚至冻结账户的风险。
各种低申报、虚拟进口商、杜撰VAT,简直完全无视目的港海关的存在。老虎一旦发威,那可是地动山摇。
最近欧美海关都在严查电商货物,对于存在低申报以及涉嫌偷税漏税的企业或者个人,轻则需要破财消灾,补交历史税款和罚款。重则还会面临被起诉的法律风险。
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
4、豪赌游戏,谁是赢家?
这场游戏里面,大家都在赌。卖家赌的是,电商平台卖家千千万,轮到自己头上的概率会很低;货代赌的是,每天入口国外的货物万万千,海关抽查到自己货物的可能性会很小。
豪赌之下,到底谁是赢家呢?
很多的电商卖家既要支付供应商的货款,还得支付物流服务商的运费,积压的库存还占了一大笔资金,电商平台又有回款周期。本身资金链就很紧张,在遇到店铺账号被冻结的情况下,大多可以说是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本身都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货代随时都有可能面临产生坏账的风险。很多时候利润都是躺在账面上的。运气背一点的,到头来白干不说,还得倒贴。辛苦板砖一整年,一票回到解放前。
一场游戏一场梦,你我都是梦中人。梦中的我们是如此的浮躁而又焦虑,惶恐而又不安。
梦醒时分,留下的是相互的亏欠,逝去的是宝贵的年华。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