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Liquid Cold Plate) 是一种通过内部流动的冷却液(如水、乙二醇溶液或专用制冷剂)直接吸收电子设备热量的高效散热装置。其核心结构为金属板内嵌精密流道,通过热传导+对流换热双重机制,将芯片、功率器件等热源的热量快速转移至外部散热系统。相较于传统风冷,液冷板的热传导效率可提升 10–50倍,成为高功率密度设备的首选散热方案。
二、液冷板的类型
液冷板注意有以下几种类型:
技术特性对比
结构特点:通过铝板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流道,内部可集成翅片增强换热,流道设计灵活度高,接触面积大。
散热性能:热导效率高(实测比嵌铜管式平均低8.5℃),表面温差可控制在<5℃,适用于高热密度场景(如动力电池、服务器CPU)。
制造工艺:采用可控气氛钎焊(CAB)或真空钎焊,100%泄漏测试,适合批量生产,模具成本高但单件加工时间短。
结构特点:CNC精密加工流道,支持复杂几何形状(如微针阵列、蛇形路径),定制化能力最强。
散热性能:流道精度高,压降控制优(ΔP<50kPa),热均匀性出色,但基板厚度需≥10mm以降低扩散热阻。
制造工艺:依赖高精度CNC和钎焊,工时和材料损耗大,成本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结构特点:铜/不锈钢圆管压入铝板槽道,结构简单,分连续管式或歧管式。
散热性能:适用于中低热负荷(<1kW),添加湍流器后可提升性能10-11%,但接触面积小导致换热效率较低。
制造工艺:工艺简单,无需钎焊,通过机械压接固定,生产效率高。
结构特点:采用多端口挤出(MPE)铝扁管,厚度仅4-10mm,流道截面积大,内置扰流件可强化湍流(雷诺数Re>40即湍流)。
散热性能:低压降特性突出,适配高粘度流体(如乙二醇/油),表面热均匀性优,垂直空间占用极小。
制造工艺:液压一体成型扰流结构,量产成本低,但截面形状适应性弱于机加工。
初始投资:机加工 > 冲压 > 扁管 ≈ 圆管;冷板式液冷系统CAPEX中冷板占比约16.4%。
运维成本:
扁管/圆管因低压降降低泵功需求,能耗减少10-15%;
冲压板维护成本低(模块化替换),机加工板密封可靠性高但维修复杂。
量产达10万→100万台时,冲压液冷板成本降幅超52%(如华为方案);
3D打印技术成熟后,机加工冷板成本有望再降25%。
在技术迭代与降本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冲压与扁管式因平衡性能与经济性,将成为主流;而机加工式继续主导超高端领域,圆管式则逐步转向特定工业场景。
· 报名此活动
· 分享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