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尝试使用DeepSeek完成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自主卖家选品的实操。目标是利用AI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通常,自主卖家的选品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市场调研,选定市场,选品,利润分析,以及客户分析。接下来是供应链开发:挖掘供应链,进行谈判,改进产品。
然而,自主卖家常常面临一些问题:资金有限,通常低于10万人民币,而现在的条件更严苛,起始资金仅有5万,生活成本不计算在内;资源一般,即没有明显的供应链、产品或推广资源,因此几乎是属于白帽运营。
因此,自主小卖家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数据更加敏感;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避开竞争激烈的类目,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
准备工作包括:DeepSeek(AI)、卖家精灵(数据)和一定的市场认知。
首先,选择市场。如果有一定的市场经验,可能对市场有初步的了解,例如吉祥三宝市场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应该提前避开这样的市场。
接下来,启用DeepSeek!我询问它我们如何更具性价比地构建产品,得到的建议虽然有缺陷,但也能参考,最后推荐了几个类目,虽然健康食品不太靠谱,其他几个类目也都是自主卖家接触较多的市场,我们选择园艺工具继续探讨。
接着,继续询问DeepSeek关于具体的产品方向,并收到了选品参数的建议,它甚至纠正了我关于利润率的过于乐观的设定。
DeepSeek提供了20个选品建议,我还要求它将这些整理成表格,除了FBA预估略高外,其它产品方向看起来没有大问题,还提供了补充建议。
因此,我们要求DeepSeek提供关键词,以便在亚马逊上进行产品检索,得到了核心关键词——plant stand,并继续进行数据支撑分析。
设定指标后,我们要考虑上架时间、竞品店铺反馈、竞品数量和销量等关键信息,以确保选择的产品具备潜力。
在分析产品特性时,我们发现当前类目产品的颜色和材料分布,要保持选品的稳健性。同时,确认客户选择植物支架时最看重的因素,可以利用DeepSeek进行快速分析,以洞察消费者喜好。
在供应链挖掘过程中,选择类目内常见的产品形态,与DeepSeek合作进行供应商筛选,确保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并最终控制产品采购成本。
然后进行经营预测分析,虽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初步数据表明第一个月就有盈利,同时也要考虑潜在的风险。
总结部分,从市场调研到供应链挖掘,到经营数据预测,整合的过程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能熟练运用AI,整体效率可提升40%以上,但精细化处理仍需手动进行。
关于AI的未来发展,大公司积累的成功案例使其AI更加智能,而小公司由于信息密度较低,对决策的指导价值也低。
希望大家在实际应用中谨慎对待经营风险,祝大家工作顺利!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