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家做出了重要决定,抗议特朗普政策!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首先吓到了美国老百姓。密歇根大学最新发布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达到了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人民已经开始恐惧即将到来的通胀。

有外媒报道,不少美国消费者在关税的反复调整中“感到陷入瘫痪状态”,“完全跟不上节奏”。耶鲁大学预测称,美国的服装价格在短期内可能飙升60%以上,基础药品价格可能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2.6%。而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花销成本,将因新关税而上涨大约4700美元。

美国多地已经出现了恐慌性的“囤货潮”。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卖家早在今年2月那波10%关税加征潮中,就开始了涨价的准备。4月18日,相关电商平台均发布声明,将从2025年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并督促顾客,“趁现在价格还没涨,赶快下单”。

在2月初,特朗普首次宣布加征关税以及相关政策取消之后,涨价就已经成为了许多跨境卖家的共识。当时,各大物流商向卖家预收关税,多退少补所产生的各项成本,卖家们都不得已转移到美国消费者身上。有卖家说:“大家要么赶紧提高售价,要么提高运费,打价格战我们不会赢的。”可预期的涨价潮,也让美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关税)只会伤害普通美国人。”

美国是跨境市场最大的市场:相关平台最早上线美区,另一平台在美国有最多用户,主流电商以美国为主……各平台的大量卖家都从美区起家,相比新兴市场,美区体量大、购买力高,这让美区卖家难以割舍。2月初10%的关税尚且能够以涨价应对,但4月3日,特朗普宣布的54%关税,直接让各大卖家群一片哀嚎:天呐,美区还能做吗?

而一位卖家早已开始布局其他市场:“不能坐以待毙,等政策好转。”但美区一直在他的生意中占比最大,4月3日当天,距离4月9日的关税政策生效还有6天时间,在调整方向的同时,他决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政策的反复让美区卖家捉摸不定,但也显示出卖家群体对美国市场的盲目期待。分析认为:“市场过去所犯的错误就是普遍盲目乐观,因为大家都希望有交易机会。”

在宣布本次关税加征的同时,一些预期的政策的取消和反复也让卖家们感到不安。实际上,即使没有政策的调整,许多平台也早已将大量流量导向其他形式的经营模式,许多卖家开始从一个运营模式转向新的经营方式。

尽管如此,许多卖家难以放弃美区市场的机会。对一位卖家来说,继续涨价是唯一的选择:“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承担。”

不仅仅是商家对美区的依赖,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虽然加了关税价格上涨,但他们仍旧需要购买中国商品。面对高昂的本土产品成本,许多消费者依旧选择进口商品。商家们也在群里商讨对策:以低申报降低税率这种方式,遇到政策不稳定的情况,内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供应链也是成本与价格控制的关键。相比其他渠道的卖家,具有海外仓储的商家在应对关税时具备更大的供应链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风险。即使面临关税加征,涨价幅度也有限。而一位卖家相信,美国的很多政策是更有利于中上层的精英人士的。

不少美国消费者已经开始疯狂地囤积商品,他们担心一旦关税开始生效,零售品价格将迅速上涨。大洋彼岸的商家也对此作出响应,抢占市场机会。在市场动态变化面前,商家们需要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尽量减少损失。

然而,无论如何调整,随着政策的实施,无疑将会影响大量美国人的就业。与此同时,商家的应对策略也在不断演变,调整自身的供应链和市场策略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商业环境。

发布于:2025-04-18 19:21:28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