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因低报面临美国海关200万关税追责!

低报还能做多久?关税大战打响后,“低报”一词变得敏感。近日,有卖家的美国站接到邮件,因低申报被CBP追诉200万历史关税。

一位跨境卖家表示,为了降低成本,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低申报策略。在过去三年中,累计走私货物达36批次。自从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后,这位卖家首批被查的货物仍在处理,最近突然收到海关通知,要求其补交过去三年所有36票货物的完整清关资料。

经过初步估算,如果按照实际货值追缴关税和罚金,总金额将超过200万元,而这一金额恰好等同于卖家全年的净利润!面对此可能使“利润归零”的重击,卖家考虑逃税,打算将现有库存转移至其他店铺清仓销售。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两个风险:一是关联店铺可能因品牌连带责任而被封禁;二是原店铺若未完成补税流程,面临永久关闭的处罚。

美国海关的三年追溯机制是一个关键因素——被追溯检查的36票货物正好对应过去三年的每月平均出货频率。以年利润200万元推算,其年销售额约为200万美元。由于主要经营大件商品,每次出货需要数百个箱体才能达到交易规模。据业内人士分析,其单个箱体的申报价格长期低于800美元的免税门槛,这是触发美国海关查验系统的核心原因。

现在,面临CBP追诉200万的历史关税,该缴纳还是不缴纳呢?一些卖家认为放弃店铺更合适,认为即使补交200万,也难以赚回,还不如换个账号重新开始。然而,也有卖家指出,放弃账号只能暂时逃避,但逃不过国税局和海关的双重打击。不补税的风险很高,可能影响品牌、店铺及法人入境资格,甚至账号被冻结。将库存转移至其他店铺销售存在牵连风险尤其是品牌、货号、IP地址、收款信息等存在关联时。一旦CBP判定为系统性逃税,平台可能配合执法进行封号并追溯。

当前,卖家不能随意放弃。首先需冷静梳理涉事货物及真实金额,随后立即寻求可靠的美国本地关务律师,交由专业人士处理。律师可以帮助仔细核算哪些票据确实存在问题,哪些可以解释,并准备好证据材料(如申报、采购、付款凭证),切勿隐瞒申报。

近期,跨境圈中遭遇海关事后算账的卖家数量激增,多个案例让行业意识到合规经营才是安然度过各个周期的核心竞争力。自特朗普执政以来,行业内常传“美线查验率超过70%”,尽管海关未证实该数据,但日益严格的监管形势已让卖家紧张。

在选择物流方案时,亚马逊卖家通常有两种途径:其一,采用官方渠道的AGL模式,清关链路为“店铺→AGL→海关”。AGL会直接运用卖家注册的美国税号来申报,过去低申报的行为将与店铺信誉直接相连,违规成本很高。其二,选择第三方货代通道,清关链路变为“卖家→货代→清关行→海关”,申报主体变为货代公司。理论上这能减少卖家暴露风险,但若海关通过物流轨迹、资金流等方式锁定实际货主,依然难以避免追责。货代违规操作也可能引发滞港、罚金等问题,破坏卖家的运营节奏。

目前,行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早期卖家倾向在合规成本与收益间冒险操作,而在生存优先的原则下,“活下去比快速赚钱更重要”已成为共识。合规体系的构建不仅能规避短期风险,还能在获取平台流量倾斜、政策红利等方面产生复利效应。

注意,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发生戏剧性变化。4月22日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这位曾因贸易战而闻名的总统承认对华关税过高,并预告将大幅度降税。这一表态虽然未给出具体时间表,但为全球供应链重组发出了积极信号,合规经营的价值或许将迎来重新评估。

发布于:2025-04-25 18:47:49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