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国家的联合行动,意在制衡中国

2025年5月20日,G7财长会议在加拿大班夫召开,一场针对中国跨境电商的联合行动正在酝酿。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在会议上证实,七国集团已开始讨论对中国低价值商品加征关税,以应对所谓"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冲击。这一动向标志着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加速收紧对"小额包裹"贸易的监管,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或将面临新的挑战。

美国率先行动,欧盟紧随其后

美国政府本月签署法案,正式废除"小额关税豁免"条款,直接冲击包括Temu和Shein在内的依赖低价策略的中国电商平台。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也于5月20日提交提案,拟对进入欧盟市场、价格低于150欧元的小额包裹加收每件2欧元的处理费,并计划未来彻底取消免税门槛。

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共接收46亿件小额包裹,其中91%来自中国,平均每秒就有145件中国商品进入欧盟市场。法国是最大的接收国之一,去年进口近8亿件低价包裹。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新规旨在缓解海关压力,并保护本土中小企业免受"不公平竞争"。

日本、英国同步收紧政策

除欧美外,日本和英国也在调整小额进口免税政策。日本财政部计划取消1万日元(约合480元人民币)以下商品的免税待遇,并要求电商平台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2024年,日本此类进口商品达1.7亿箱,总价值4258亿日元,规模已是五年前的5倍。

英国财政大臣近日表示将重新审视相关制度,而法国早在4月就单方面对所有低价包裹征收"临时管理费",以在欧盟统一政策出台前先行应对。

政策背后的三大动因

首先,保护本土产业:欧盟称低价中国商品挤压了本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2024年相关投诉量同比激增217%。

其次,产品安全与环保问题:欧盟检测发现,约15%的小包裹含有不合规或潜在危险商品,同时大量轻型包装加剧了物流污染。

最后,财政税收考量:日本测算显示,现行免税政策每年造成约800亿日元税收流失。

中方回应:呼吁公平贸易环境

针对G7国家的举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始终支持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反对单边贸易壁垒,并呼吁各国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专家分析,若相关政策落地,可能影响中国跨境电商约28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

随着全球贸易规则进入调整期,这场围绕"小额包裹"的博弈,不仅关乎中国电商企业的出海前景,也可能重塑全球跨境电商的监管框架。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跨境电商监管改革涉及的经济总量将突破1.2万亿美元,其影响范围远超单一市场。

发布于:2025-05-23 14:49:03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