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关税政策经历了多次波动。5月18日,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将维持对华非战略商品的低关税水平,这一政策使得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跨境卖家感到稍微宽慰。然而,美国关税的长期不稳定和成本传导的问题依然对跨境卖家构成挑战。
一、美国关税风向:跨境卖家的成本困境与机遇
1. 政策风向:“关税稳定”背后的隐忧
美国承诺对日用消费品和家居等非战略商品维持10%-15%的关税,短期内缓解了部分卖家的成本压力。但未来关税调整的风险仍然存在,卖家需预留10%-20%的缓冲成本。
2. 成本传导矛盾:夹缝求生
中国制造商品在亚马逊的SKU占比较大,关税成本可能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售价上涨5%-8%;如果关税税率波动3%,毛利率低于15%的卖家可能会面临亏损。
3. 结构性机会:高弹性供应链成破局关键
滞销品库存的周转率需压缩至45天以内,以降低资金占用率20%;国内仓的备货比例提升至50%,优先对关税敏感商品布局海外仓。
二、破局三策:美国关税波动期的生存法则
1. 多平台布局分摊风险
亚马逊和沃尔玛承接着60%的基础流量,应重点关注高周转的标品。同时,利用Temu和TikTok Shop处理冗余库存,提高周转效率,并通过独立站矩阵获取溢价空间。
2. 动态成本模型构建
需要构建关税预提公式,控制商品售价的波动,以避免触发平台限流。
3. 库存健康度三板斧
根据商品销量进行分级备货,建立滞销预警机制,以调拨冗余库存,并降低头程成本。
三、跨境电商ERP:关税波动期的破局关键
通过有效的ERP系统,跨境卖家能够在销售、库存和供应链等场景中应对美国关税的问题。
1. 全球销售罗盘:数据驱动的决策引擎
对销售额、销量、订单量进行多维度监控,并灵活设置pending订单的处理方式,以减少无效库存。
2. 库存罗盘:多仓可视与周转预警
支持全局库存管理,提供详细的库存状态,并计算库存周转天数。
3. 补货管理:智能供应链调控
制定合理的补货模式,结合日均销量进行动态计算,降低断货风险,通过智能调拨规则提高物流效率。
尽管美国关税的长期波动已成为常态,但通过有效的管理系统,跨境卖家仍能保持增长的主动权。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