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计划对小额包裹加税,TEMU、SHEIN等主打低价直邮的电商平台,正成为各国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
一、多国计划对小额包裹加税
自从美国宣布取消了80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的免税待遇,并将相关关税提高至120%(后来降至50%),同时每件小额邮递物品100美元的从量关税维持不变。不仅如此,原本简化通关的T86模式也宣告暂停。
各国普遍认为,跨境电商利用免税政策形成的价格优势挤压了本土零售业的生存空间。近期,欧盟宣布将对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直邮小包裹征收统一处理费。新规将对所有直接寄送至欧盟消费者的包裹收取每件2欧元(约合16.31元人民币)的费用,而寄送至欧盟境内仓库的包裹则为每件0.5欧元。
该措施被视为欧盟关税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将作为临时方案执行,直至2026年欧盟取消现有150欧元以下商品免关税政策。2024年,出口至欧盟的小额包裹总数预计达到46亿件,平均每秒处理超145件,其中90%以上来自中国,主要由相关电商平台直邮至消费者。
小额包裹引发的税收调整,还触发了G7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组成协同行动的连锁反应。在英国,本土零售商联合施压,要求将关税起征点从135英镑降至40英镑;日本财政部也正考虑修改当前对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未来可能对这些商品征收消费税。
目前,在日本价格低于1万日元(约合495.56人民币)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和消费税,但据数据统计,2024年该类商品进口量达到1.69亿件,总额4258亿日元,五年内增长了五倍,已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在此之前,现行的免税政策仍将继续执行,以避免税改带来的海关负担骤增,确保制度顺利过渡。
二、跨境卖家面临多重挑战
如果小额包裹被加税,跨境卖家将会面临多重挑战:
1. 合规成本指数级上升:欧盟要求平台代扣增值税,日本强制注册消费税号并采用标准申报模式,美国的政策要求提供原产地证明。
2. 成本上升:免税政策的取消直接导致关税和清关成本增加,物流费用也随之上升,尤其是依赖直邮模式的卖家将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
3. 价格竞争力下降:原本依靠低价优势吸引消费者的平台,可能因成本上升而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从而削弱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 业务模式调整:为了应对政策变化,许多平台和卖家开始转向海外仓储和本地化运营模式,以减少直邮带来的高额成本和通关风险。
在此形势下,布局本土号成为不少卖家的新选择,随着VAT成本上涨,欧洲本土账号卖家的优势愈发明显。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