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对 Listing 翻新行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算法筛查与人工审核的双重机制已全面启动,重点整治那些通过 ASIN 替换、库存映射等方式规避平台政策的行为!目前,已有大量卖家因违规操作收到警告,部分账户甚至直接被封停!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因翻新违规被封的卖家账户同比增长 137%!其中,62% 的 “工单滥用” 警告都与翻新相关,而由服务商代操作的案件占比高达 68%,成为平台重点整治的对象!由此可见,亚马逊对 “规避平台规则” 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翻新属于严重违规,屡犯者将直接面临账户停用的后果!
亚马逊监管升级, 卖家账号封禁激增!近来,不少卖家都收到了警告邮件,邮件里明确提到:平台监测到该卖家或其代理方存在违规行为,试图将已被封禁的 ASIN,通过修改或替换的方式,伪装成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全新 ASIN。这类行为被界定为 “Listing 翻新”,属于篡改商品信息、规避平台规则的严重违规行为。若再次出现违规,账户将被直接停用。
所谓的 “Listing 翻新”,本质上是借助技术手段,把那些历史表现糟糕(比如差评堆积、销量低迷)的旧链接,包装成 “新品” 重新上架。这种操作主要有三个目的:清除过往的差评记录、获取新品期的流量扶持、快速提高链接的排名。但从平台规则角度来讲,这类操作严重违背了商品信息准确性的原则,是典型的 “规避监管” 行为。很多卖家表示,过去因为库存滞销、链接表现不尽如人意,确实动过翻新的念头,不过如今面对如此严格的监管,都打消了这种侥幸心理。
当前市场上常见的 Listing 翻新手段主要有两种,一般是通过 “库存移除 — 第三方仓储 — 重新入库” 或者 “跟卖旧 Listing 创建新 SKU” 等流程来操作。举个例子:先删掉旧的 Listing(ASIN-A),把库存转移到海外仓更换标签,再用新的 UPC 重新创建 Listing(ASIN-B),最后通过开 Case 让客服把库存映射到 ASIN-B 上。但实际操作时,存在两个致命问题:第一种是通过工单合并 ASIN。在短时间内高频次提交 Case,申请 ASIN 合并或属性修改,将新旧 ASIN 进行合并或替换,以此来刷新链接的历史记录。短期内频繁操作(有的 24 小时内操作超过 10 次),很容易被系统标记为 “异常数据操纵”,进而触发违规预警。第二种是修改 ASIN 的核心属性。通过后台频繁改动标题、品牌、品类、图片等关键信息,想要把旧链接 “洗白”。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商品信息准确性的规则,容易被判定为变体滥用或误导消费者,即便没被举报,也可能被系统自动核查发现。
要是你的旧 Listing 存在不可售库存(比如破损商品),一些不良服务商会隐瞒这一情况直接进行翻新,这会导致新链接上线后因 “货不对板” 遭到买家投诉,直接影响账户的健康状况。有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因翻新违规被封的账户中,83% 涉及 “变体滥用” 或 “信息准确性缺失”,部分卖家因此损失了超过 50 万美元的库存。小编温馨提醒:账号重复违规的风险极大!亚马逊自 2024 年 10 月实施 “账户状况评级 — 重复违规” 政策后,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180 天内如果因同一政策违规两次及以上,不管账户健康度如何,都可能被永久封禁。需要注意的是,标注 “无影响(No Impact)” 的违规虽然暂时不计入考核,但并非绝对安全,仍有可能被追溯!
面对持续收紧的监管,亚马逊卖家需要彻底摒弃 “踩灰线” 的心态,将合规运营作为核心策略:拒绝依赖翻新手段,无论是服务商代操作还是自运营,翻新行为已成为平台重点打击的对象,过往的操作可能被追溯,风险远高于短期收益。自运营需严守 “三不原则”:不频繁修改链接:7 天内修改标题、描述等关键信息不超过 3 次,避免被标记为异常优化;不隐瞒库存问题:翻新前需通过 “移除订单” 清理不可售库存;不滥用工单:频繁申请 ASIN 映射容易被判定为 “规避规则”。亚马逊的监管升级绝非短期行为,并且已经从事后惩罚转向事前预防!对卖家而言,需要摒弃钻空子的思维,必须以合规为前提,聚焦产品品质与品牌的长期发展,才能在平台生态中稳定立足。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