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如何快速自查以避免被连坐的风险?

Temu近期升级了商家资质审核机制!2025年起,平台将显著加强对店铺资质造假行为的打击,审核标准愈加严格。一旦发现某店铺存在资质问题,与其相关联的其他店铺也会被纳入审查范围,面临连带影响。

平台重点审查两大违规行为:资质滥用问题和制造商信用风险。

平台严厉打击同一资质被多个店铺共用的行为,并通过交叉核验识别“资质挂靠”。尤其关注产品与资质报告不符的情况,即使商家仅借用资质上架,也将被判定违规并处罚。

若制造商多次出现“外检不合格”“资质异常”等问题,将被列入高风险名单。与之关联的商家将面临连带处罚,仓库内原有库存仍可能被追溯审查。

重要更新包括高风险制造商的禁用和库存处理要求。平台已对部分存在风控问题的制造商实施合作限制,相关卖家需立即更换合规供应商。

若现有库存的合规标签涉及多个制造商信息,解绑问题制造商将触发库存回扫处罚机制。平台对资质造假行为实施严格管控,违规者将面临账户提现限制、阶梯罚款及店铺封禁等处罚。

若存在资质共享,关联店铺库存将强制送检,不合格商品将按货值倍数追加罚款。为提升产品质量管控标准,TEMU平台升级资质认证规则:电子产品仅纯外观颜色差异可合并认证,其他差异需单独认证。

检测机构管理方面,平台仅认可合规机构的检测报告,违规机构将被列入黑名单,入驻机构需缴纳保证金,可能增加检测成本。卖家需选择合规机构,确保认证有效,避免经营风险。

卖家自查关键项:需确保检测报告具备完整信息、可验证的编号,样品与实际商品一致,检测项目符合标准,数据真实可靠,检测机构资质有效,且报告在有效期内。

重点类目特别提示,带电产品和玩具类目现全面禁止抽检,要求实施全点位检测。卖家须针对产品的每个部位、不同材质及颜色变体提供完整检测报告,这将显著增加相关产品的合规成本。

面对跨境电商平台日益严格的资质审查,专业机构建议卖家构建独立的资质体系,从根本上规避共享风险。

具体而言,卖家应对供应链各环节的资质文件进行全面核查,确保上游工厂和供应商的生产许可、检测报告等关键文件真实有效;严禁任何形式的资质共享行为;同时主动与权威检测机构合作,为每款产品获取专属合规报告,确保产品符合目标市场的监管要求。

通过系统化的资质管理,卖家不仅能有效降低运营风险,还能提升品牌合规竞争力。

在资质办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一方面要了解市场合理价格区间,警惕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的服务;另一方面必须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要求机构提供完整的原始检测数据。

当前跨境电商经营环境日益规范,卖家唯有严格遵守平台规则和出口国法规,建立系统化的资质管理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发展。

发布于:2025-07-21 11:47:10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