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的国际化之路:从内卷到全球受欢迎

引言在新兴社媒平台打破西方信息壁垒的当下,中国奶茶早已跳出本土市场的边界,在海外市场强势“火出圈”,连国外明星与各界名流都难以抗拒其魅力。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奶茶饮用日常,字里行间满是对奶茶的偏爱;菲律宾裔美国明星与台湾奶茶品牌达成合作,担任其在菲律宾市场的代言人;甚至连科技圈大佬在与奶茶“亲密接触”后,将其列入自己最喜欢的饮料清单。这些来自海外名流的热爱,或许正暗示着一个现实:奶茶在海外的热度早已超出想象。当一杯杯奶茶成为跨越国界和文化的“社交货币”时,国内奶茶品牌的出海新窗口,或许已在这股热潮中,叩开跨境电商的大门。

从“秋天第一杯奶茶”的仪式感刷屏,到“咖啡是打工人的燃料,奶茶是打工人的麻醉剂”的自嘲式共鸣,再到“体检报告建议少喝奶茶,我建议医生少管闲事”的玩梗式抵抗,近年来,奶茶相关热梗在网络上从未中断。这些奶茶衍生出的话题,早已超出“喝什么”的范畴,成为当代年轻人释放生活压力的载体;一杯奶茶既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情绪的出口。

年轻人这种对奶茶的“精神依赖”,也在推动着国内奶茶市场的迭代进程。从街头小店到连锁品牌,奶茶店几乎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人手一杯奶茶”不再是夸张,而是日常生活场景中常见的象征。

如今,这股“奶茶热”正在逐步跨过国界。在海外,年轻人对奶茶的喜爱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在网络上流行的话题播放量巨大,相关创意视频带火了当地的热潮。而在大众察觉到海外市场对奶茶的喜好逐渐发酵之前,国内奶茶品牌就已率先走出国门,带着一杯杯“中国奶茶”,在全球开启了新的征程。

近期最受瞩目的奶茶品牌出海动态当属某品牌——它宣布进军北美市场,并选择与其他品牌较为不同的出海路径,以电商模式出海。这一选择自带强烈的话题性:新时代饮品风尚与电商模式的结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若电商出海模式成功,奶茶赛道可能成为国内品牌出海全球电商市场的又一“破局口”。这些问题将成为行业与大众聚焦的核心。

不设立线下门店,该品牌选择了电商出海,尽管在尚未走遍国内市场前,就已毅然踏上了全球征程。该品牌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出海宣言,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讨论,从留言互动来看,大部分网友对此表达了支持态度。

回溯该品牌的发展轨迹,自成立以来,其凭借浓郁的特色迅速在市场崭露头角。在国内奶茶市场快速攀升、品牌纷纷抢占市场时,该品牌并未选择快速扩张,而是继续稳扎稳打,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对其期待已久。该品牌的门店前常常人满为患,奶茶爱好者排队数小时只为一杯饮品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催生了代购现象。

历经多年发展,该品牌现已逐步拓展至多个城市,门店数量稳步增长。不过,与其他头部品牌相比,该品牌在规模上仍存在差距。尽管在国内的门店布局尚未完全铺开,但海外消费者的热切期盼,终于让其决定踏上海外市场的征程。与其他品牌“线下门店先行”的出海路径不同,该品牌选择了更轻量的线上电商模式。

了解到,该品牌首站锁定北美市场,通过多平台布局打响出海“第一枪”,设置自营店铺。这种多平台互通的方式既能触达海外消费者,也提供了市场反馈,了解当地市场需求。

选择电商模式出海,可以看作是该品牌“克制性扩张”理念的延续,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前期市场测试,再基于反馈制定长期扩张规划。这种“先探路,再深耕”的节奏与其“沉稳”的风格相契合。

该品牌此番出海的一大特别之处,在于其核心饮品并未出现在海外店铺的首批产品清单中。对此,该品牌表示,一方面,合作的部分产品制造商尚未有出海计划;另一方面,该市场的审核门槛较高,因此短期内难以突破。因此,线上店铺首批上线的产品聚焦零食和茶具。

这些上架产品在口味与包装上完全复刻国内版本,而在产品定价上,结合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整。对于该品牌而言,选择零售产品出海,是经过多方考虑后作出的决定——零售类产品相对成熟,且在国内有成熟的供应链资源,有助于保障品质。

从选择电商模式到锁定零售品类,该品牌的出海战略处处透露出“稳”字,增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然而,这种模式也暗藏风险,面对本土成熟品牌,品牌优势难以体现;同时,若缺乏针对性调整,面对不同市场口味的偏好,可能会面临销量下滑的风险。

在国内奶茶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开拓海外市场或许是顺势而为的选择。随着国内奶茶消费热潮的崛起及企业供应链的成熟,当前国内奶茶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形成,如今品牌不再仅依赖门店数量,而是众多细分领域的竞争。

这种竞争的白热化,正在迫使各品牌寻找新的发展出路,许多中小品牌可能被迫退离市场,而头部品牌则在启动“双轨策略”,在国内布局线上即时零售与海外市场开拓相结合,打开发展新空间。

从国内奶茶品牌出海来看,诸多品牌选择东南亚市场作为首站,以线下门店为核心拓展方式。品牌多基于成熟的国内打法,再进行本土化的细化调整。目前,国内奶茶品牌出海进程已从“主动试水阶段”过渡到“战略拓展阶段”。

总体看来,奶茶品牌以电商模式切入海外市场,虽然面临风险和挑战,但该品牌的尝试为行业打开了一道观察可能性的大门,以轻量化电商入局的方式,恰好可作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发布于:2025-07-24 18:26:31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