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阅严选
"邦阅严选"官方账号
85篇文章 0回答 65粉丝
了解Ta

临近新年放假,距小邦的年度KPI完成还剩下最后一篇采访。突然想起年会饭桌上老板说的: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可以来问我。于是,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采访老板!


年前是难得的承上启下、忙里偷闲的好时节,于是小邦终于鼓起勇气去敲响了门,社恐小邦尴尬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社恐老板摸了摸脑袋,欣然接受并表示:“我愿意和年轻人多聊聊”。


他似乎注意到了我在观察他的动作,他调侃道:二十年前我也曾长发飘飘,现在也成了压力比较大的发型了。


他估计也在担心我尴尬、紧张,让我告知他需要怎么配合,我想破脑袋,告诉他:“那你就简单说说和邦阅网相关的吧!”


问:重生之我在邦阅“打杂”?

说到邦阅网,我观察到我们公司很多人都在官网上注册了自己的账号,我也不例外。其实我的ID在大课堂或者说论坛上多多少少都会有痕迹,这也能侧面表现出我是个比较活跃的参与者吧。


我把自己定位成打杂的,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每个岗位都需要能做好一些其他事情。我们需要“万金油”,我也按照这个轨迹,一步一步走过来。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2016年。时间比较久远了,邦阅网当时还是一个内部孵化项目,这个项目立案以来,我们面临着每年一个版本迭代的挑战——时代变化太快,需求日益多样,我们能做的只有跟上变化,实现“活下去”这个终极目标。那我们就要尽量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我是程序员出身,也就是中国最早一代做游戏的程序员,我刚好能把我的写程序这一特长发挥出来,自己就抵消掉了一部分人力成本。


经历了两年,整体的环境又变了,我们的项目进入到了用户运营阶段了,我自己也会参与到运营环节里,帮助同事提供决策上的建议。


再到下一个周期,我们整个项目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想下一步走到哪里:像我们今年的直播转线下,其实也是深思熟虑的一步。


一步步下来,我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工作习惯,在这样的不起眼中,也成就了当下我对自己的角色的认知,我觉得对我来说就是:重生之我在邦阅打杂


问:卑以自牧,无成有终?

大家会觉得客服、打杂都是卑微的工作,这也跟我的思考方式有关


我们热衷的武侠小说里,会出现“扫地僧”,我会想我是这样的角色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做这些事情都是有人帮我一步步去实现的,而我也只是在某个环节中出了份力。过往的人生中《了凡四训》非常触动我,也是这本书让成为了一个谦卑而乐观的人,有问题是我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的,而并非外部因素打倒了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谷底总会爬上去的。


一路走来,我回头去看,那么多坑坑洼洼,可能混一个思考角度或者纬度的话,也许会让整个事情变得更好。多花时间去决策,这就是我自己所坚持的。


说到花时间去决策,小邦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悉达多》,别人说他既没有华服,也没有金钱,而他说自己拥有的能力是思考,决策之前多思考,是我们每个人的修行之路。


问:其他人对我来说只是NPC?

因为我是程序员出身,很多人会问到我要不要让小孩去学编程这件事。我只能说:不要神化任何东西,他只是一个工具,且是我踏入社会后使用最多的工具。


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人是决定性因素,最终产生的效果与工具的属性没有任何关联了


使用这个工具的过程中,我会更多地使用这样的方式去分析和理解我所在的世界。大家都可以理解,程序简单来说就是输入、输出的结果。像我解决与人交流给我的压力时,我都会把对方看作一个NPC,给我带来压力的他者出现时,我会营造一个对我有利的环境。出现困难了那我会以解决Bug这个视角来去绕过它。


所以说,程序作为工具来说,给了我一个比较逻辑性的思考方式,让我有一个新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


问:我想让员工带来1+1>2的效益?

当然,人会面对各类难题,我一直认为一定要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你也知道其实到了很多行业,30岁都是一个分水岭,在程序员领域里更是默认35岁会受到年龄的限制。那么很多人就面临转型了,我面试到的程序员我都会问他们35岁之后打算做什么,职业目标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我要做架构师,如果是这样的定位的话我认为他们大概率是要失败的,架构师的岗位数量相比程序员是少很多的,这是个很残酷的现实。


说白了他还是在延续之前的定位:我是一个程序员,向上看当然只有架构师,再远一点也就是算法,说到底他的身份认同始终脱离不了程序员。


我更倾向于各方面尝试,用很多知识补足自己,我把自己认知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社会上或者说企业中,最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取得1+1>2的效果。我就拿咱们公司一个人举例子吧,我们的客服经理刚进入公司是做公众号文案的,但说实话,文章逻辑方面有所欠缺,自然运营效果也不是特别好。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公司要成立客服部门,需要非常了解公司业务的人来组织起这个部门,而他作为文案刚好满足这一点。我又想起经常看到他学英文,加之以前他也有海外业务的经验,他在这样的机缘下就成为了客服经理。


综合看下来,他自己的努力学习也成就了现在这份非常适合他的工作。这就是自己学习的技能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收益的典型案例。

问:“打不过就加入”?

说到公众号,又牵涉到我们邦阅网自己的公众号,现在的用户的使用习惯更偏向于视频,我个人分析下来其实是文字的信息比较泛滥,传达的实效性、真实性都是有问题的,现在文字信息太发达了,很多平台、媒体已经失去了公信力。


我觉得在繁杂的信息中去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是比较困难的,从某种程度上视频却解决了这个问题。视频能够简单地为用户营造出一个场景,冗长的内容也可以以声音的形式传播,更加符合阅读习惯。


因此读者更愿意去接受这样的内容。视频的内容真实性问题有没有解决仍是存疑的,但是至少人们愿意去相信,隐藏在视频背后的逻辑也就更容易植入。


对于这种大趋势,我的态度始终是“打不过就加入”。很多人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让大家实现在官网上刷视频,其实还是成本的问题,大家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找到我们的账号,那我为什么不继续放大步伐呢?


成本上我们需要购买服务器这类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没必要。同时,我个人的习惯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刷一个15秒的视频上。


大家可以观察到,如果你在邦阅网上提出任意一个问题,都会有AI给你做一个基础的回复,那么这就是我想给大家营造的阅读体验。多角度给大家解决方案。与其成为对一个内容钻研很深入的答案,给大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会不会更好呢?AI的存在大大缩减了人类找到正确方向的时间,我们也希望能给带着问题来我们网站的人一个高效的回馈


问:我还是想做一股清流?

除了面向用户,我们也会面对很多的服务商。第一梯队的服务商有很多资源,去捕获客户的注意力和获取客户资源。那我们第二、三梯队的服务商,这样的能力就会稍弱一些,而他们提供的服务当然也能解决外贸行业中的很多痛点。


不一样梯队的服务商有不一样的玩法,不是说二三梯队,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小型企业也跟着其他企业一起在推广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这是行不通的。同时,刚刚也说过现在的信息大爆炸这一情况,许多的用户需要一个他们信任的媒体告诉他谁的服务是好的,我们就承担起了这样的责任

一点花絮:


老板的桌子上放了一副筊杯,相信大家对博杯这个仪式也颇有了解。我问他会用这这种方式做决定吗?他把筊杯推给我看,说:


你看我平时摆放的时候也是“圣杯”的方式,很多事情向左走、向右走都对结果没有什么过多影响的时候,我会用筊杯。我摆在这里也只是美好的希望和寄托!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 外贸邦

    小邦很有勇气,老板也很nice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