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玩具新奇却难以打动消费者,你的品牌调研是否漏掉了关键因素?

大家好!我是Ada吖,18年海外营销经验,一直从事海外独立站运营和品牌化运作。如果你想了解真实的品牌出海,欢迎关注我,带你发现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在连续写了两篇AI硬件相关的出海案例后,一些做海外电子产品的老卖家和我聊天时,都在感慨,这以后将是智能设备的天下了。

智能设备虽然在宣传方面享有众多的噱头,但并不是每一个出海的AI设备都能直击用户痛点,满足客户需求。比如我最近刚看到的一款AI玩具,Looi Robot。

Looi Robot是一款将ChatGPT“装进”实体机器人的AI玩具,外形像一只小宠物,可以进行语音聊天、回答问题、讲故事,还能根据指令做一些简单互动。它的核心亮点是把大语言模型的对话能力变成一个可以摆在桌上的小玩偶,让用户像和伙伴一样对话。

据说这是一款备受关注的小玩具,其本体是带滚轮的底座,能够兼容任何一款智能手机,安卓或IOS系统都可以放在底座上,转变成一个机器人瓦力形状的桌面玩偶。

从数据上来看,海外独立站将在2024年3月开始对外运营,流量在经过前期增长后,近几月有所下滑。

从增长数据来看,小瓦力的表现并不如之前分享的几款产品优秀。尽管运营一年半,销量看起来还与新发售的产品相当。

但从流量渠道来看,小瓦力的渠道相对广泛,社交媒体上能找到不少测评和使用分享视频,其付费广告、展示广告等也都在使用。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款备受关注的AI智能硬件却仍未实现显著的市场表现呢?

在对比之前分析的其他产品后,可以发现Looi Robot作为一个小玩具,并不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痛点,这在出海领域是常见的挑战。

如果你的产品不是刚需品,能解决实际用户痛点,那么推广运营会很困难。许多品牌在做出海调研时,习惯用统一的需求分析逻辑来研究用户需求,但像这样的小玩具显然不能与解决具体痛点的产品放在同一维度。

刚需类产品解决实际问题,如净水器、家用电器、办公软件,用户的购买路径较为清晰。相比之下,享乐型产品则完全不同:

它们主要受到情绪驱动,用户购买并非因为必须,而是出于好奇心、兴趣或自我表达的需要。调研重点需关注目标人群的兴趣、话题传播能力和用户情感联结等软因素。

Looi Robot的问题在于它吸引眼球的创意并没有对应的需求。作为桌面玩具,它虽然有趣,但并未解决家庭场景的实际需求,最终用户可能觉得“有趣,但不需要买”。

享乐型产品的调研应关注“爽点”。用户购买的理由往往不是“非它不可”,而是“我想要”。调研中,要关注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被吸引,哪些体验能促使他们下单。

此外,高光时刻往往比长期留存更重要。用户首次开箱的兴奋感、社交分享的乐趣,都是口碑传播的关键推动力。

同时,用户愿意购买非刚需产品是因为它能代表某种身份或价值,品牌需认识到产品是否符合用户自我认同。Looi Robot的目标用户是技术爱好者,展现其应有的特性。

独特性对享乐型产品至关重要,技术和功能虽可被模仿,但独特的体验和品牌气质是核心。调研时必须确认市场空白,同时判断自己是否能占据“一眼可识”的位置。Looi Robot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也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综合来看,无论是刚需类还是享乐型产品,需求调研都应围绕功能需求、情感需求和象征需求这三个核心维度展开。这也提醒我们,技术的吸引力最终仍需通过用户情感与身份认同来实现。

END

发布于:2025-09-23 10:24:54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