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作为夜场DJ,霍金的轮椅滑板意外翻车……在国庆假期,由Open AI推出的视频和音频生成模型掀起的《名人版秽土转生》热剧,让全球网友陷入了一场狂欢,也开启了今年的又一波“ChatGPT时刻”。
时间回到前面,ChatGPT的电商功能上线,或许才是权力游戏的真正开始。
01
ChatGPT实现电商交易闭环
笔者了解到,9月29日,ChatGPT正式推出了“即时结账”功能,并率先接入了两大电商平台。
OpenAI为这一功能进行了演示:用户在对话框中输入送礼、餐具、手工制作、陶瓷、白棕配色、预算在100美元内的需求及使用场景后,ChatGPT将从平台抓取符合条件的产品,并提供预览、价格、推荐理由等信息。
通过与支付服务合作,ChatGPT的支付方式涵盖信用卡、Apple Pay等,Plus和Pro用户还可加速结账,能够在ChatGPT内直接查询订单。
至此,ChatGPT完成了电商的最后一环,这标志着它在电商生态系统和功能整合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调研,约3500万美国人每天使用ChatGPT等工具,平均使用时长在0.5-2小时,韩国上班族每周使用生成式AI约5-7小时。
AI的崛起背后是生产力与用户注意力的较量,ChatGPT不仅仅满足于会员收入,而是向新领域——电商扩展。
基于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选择繁多,ChatGPT提供了“通过对话解决消费决策”的解决方案。用户只需输入购买需求,AI将提炼海量信息,直接回答“哪个最好?”“为什么值得买?”并提供推荐理由,简化购物决策。
ChatGPT的推荐机制也相当吸引,商品展示的排名依据综合可用性、价格、质量等因素,确保用户获得准确的购物建议。
此外,ChatGPT还具备“情绪价值”的输出能力,让用户在消费时更理智,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动消费。
通过这样的方案,用户可以在一个APP内完成从发现到购买的全流程,避免了过去需在多个平台进行比较的繁琐。即便由广告竞争的环境,也不再影响优质卖家的曝光机会,ChatGPT交易中仅作为入口,成交时收取少量费用。
总而言之,这一设定吸引了大量用户和合作平台的卖家,新功能的推出引发了关于电商未来运作的热议。可以预见,ChatGPT正试图成为所有购物决策的总入口。
然而,媒体对ChatGPT能否真正颠覆电商的看法不一。
02
用ChatGPT消费,真的省心吗?
首先结论:AI将重塑电商,但不一定是ChatGPT。现阶段,其聊天式购物模型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可能。
许多消费者属于价格敏感型,常常在多个平台进行对比,而ChatGPT虽然可迅速生成购买建议,是否考虑如优惠券、免邮等权益,仍是个问题,且目前它仅支持单件购买,可能无法涵盖全部优惠信息。
对于大件商品,如冰箱等,消费者常常需要附加的权益,而这些信息ChatGPT的生成方式可能无法有效提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修改提示,效率远不如直接查看产品详情。
对于较小众的独立卖家,ChatGPT选择了相对适合其目标群体的平台,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最终的使用体验可能依然存在疑虑。
03
该怎么用AI?
尽管对ChatGPT的商业能力有疑虑,但AI在电商平台内嵌的趋势已成事实。各大平台均已有相应的推荐工具,帮助用户进行购物决策。
例如,亚马逊拥有根据购买历史进行推荐的工具,TikTok Shop则结合直播和短视频,利用AI实时回答观众关注的问题,增强互动性。
相较之下,将用户主动检索商品视作“手动”,而ChatGPT的自动化推荐则属于“自动挡”。目前来看,两者结合的模式在用户体验上更具优势。
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卖家需重视内容创作与AI工具的结合,以确保产品能够被推荐。
04
写在最后
随着ChatGPT接入的电商平台增多,用户对新体验的追求将导致注意力从传统电商平台转移。卖家需要优化产品关键词、标题等,以迎合AI的推荐逻辑,从而在新的电商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