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了一份长达531页的“补充陈述理由令”,约4.2万个中国卖家注册的美国商标面临集体撤销风险。这一事件不仅威胁到卖家的商标资产安全,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事件起因:违规操作引发行业地震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美国商标申请量激增。然而,一些不良商标服务商为了谋取利益,不惜采取违规手段帮助卖家申请商标。本次暴雷的核心原因是某中国代理机构通过伪造律师签名、提交虚假材料、借用账户等违规方式,为跨境电商卖家批量注册商标。
二、事件经过:从初步调查到最终制裁
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发现这些违规行为后,立即展开了调查。经过长时间的取证和审查,最终决定对涉事商标进行制裁。这一过程经历了多次补充调查和通知:
1. 2022年9月:首次发布制裁通知,1.3万个商标被标记为违规。
2. 2023年11月:调查升级,涉事商标增至5.3万个,但代理机构未有效整改。
3. 2025年2月24日:发布最终补充令,要求涉事商标持有人在指定日期前提交合规证明,否则将撤销注册并追溯处理已宣誓商标。
三、事件结果:卖家面临多重风险
如果涉事服务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满意的回应,这些商标很有可能被制裁或强制作废。对于卖家来说,商标无效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1. 商标失效:已注册商标可能被撤销,申请中的商标终止审查。
2. 品牌备案失效:备案链接可能被下架,失去品牌保护权益。
3. 账户封禁风险:品牌滥用标记将触发平台审核,甚至导致账号冻结。
4. 品牌价值崩塌:失效商标易被恶意抢注或跟卖,多年经营成果付诸东流。
四、卖家自救指南:刻不容缓的应对策略
1. 立即自查商标状态
卖家应立即检查自己的商标是否出现在撤销名单中,或登录相关网站进行查询。
2. 紧急补救措施
如商标在名单中,需在指定日期前委托执业律师提交书面申诉,提供真实使用证据。
重新注册商标:可调整商标元素,如更换名称或类目,规避审查风险。
选择合规代理,优先委托具备律师资质的机构,避免低价陷阱。
进行多类目布局,将商标注册到多个类目,以分散风险。
3. 品牌备案维护
如商标已失效,应在平台后台主动撤销品牌备案,避免因系统延迟导致品牌滥用标记。
备份产品链接:提前准备替代商标,确保品牌运营的无缝衔接。
总之,面对此次商标危机,跨境电商卖家应保持冷静,立即自查商标状态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同时,选择合规的代理机构和进行多类目布局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