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一则消息在海产品贸易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发言人向 UCN 确认,2025 年,英国将继续实施进口海产品优惠政策,允许在中国及第三国加工的俄罗斯原产海产品以 0% 关税销往该市场 。这一政策的延续,对于相关产业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

自 2021 年英国脱欧之后,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自主关税配额(ATQ)计划,其中就惠及了 5 类海产品进口,包括对 40,140 吨真鳕原料和 31,120 吨狭鳕原料的再加工业务实施零关税,以及对冷水虾和养殖南美白虾进口实施关税减免。而此次继续维持现有的自主关税配额政策,意味着在 2025 年,这一优惠力度将持续下去。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俄罗斯海产品的直接进口,英国政府表示仍然要加征 35% 额外关税,这项政策自 2022 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就一直在使用。

政策起源与发展脉络

这一政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21 年英国脱欧之后。脱欧后的英国,开始构建自己独立的贸易政策体系,自主关税配额(ATQ)计划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该计划对 5 类海产品进口实施优惠政策,旨在降低相关产业的进口成本,促进海产品贸易的发展。2022 年,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英国的海产品贸易政策产生了影响。为了响应国际形势,英国对俄罗斯海产品直接进口加征 35% 额外关税。这一制裁措施,旨在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但同时也给英国自身的海产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波动。

对中国加工企业的影响

机遇一:市场份额扩大

这一政策的延续,对于中国的海产品加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数据显示,自 2022 年起,中国已成为英国主要的鳕鱼和狭鳕供应国,成功替代了直接从俄罗斯进口的产品。2023 年之后,英国从俄罗斯直接进口的鳕鱼产品更是全部被中国再加工产品所替代。在零关税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加工企业在英国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国加工企业凭借着成熟的加工技术和庞大的产能,能够为英国市场提供稳定且优质的海产品供应 。在全球海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一政策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英国市场脱颖而出。

机遇二:成本优势凸显

零关税政策直接降低了中国加工企业的出口成本。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往往是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加工企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将产品推向英国市场。这种价格优势,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这也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巩固在英国市场的地位,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

挑战:监管风险

尽管当前政策利好,但中国加工企业也需警惕潜在的风险。英国政府的制裁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一旦制裁范围扩大,中国加工企业可能会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如果英国对俄罗斯海产品的加工原料来源进行更严格的审查,中国企业可能会因为使用俄罗斯原产海产品而受到牵连,导致产品无法顺利进入英国市场。这就要求中国加工企业密切关注英国政策的动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如寻找替代原料来源,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602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