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美国版权陷阱的方法

跨境电商在美国境外电商平台表现出色,但热销商品却遭遇“版权陷阱”,究竟发生了什么?该如何应对?

一、案件背景

广州的一家服装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获得成功,将产品销往美国某电商平台。然而在表面平静的商业环境下,暗藏杀机。该企业被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法院起诉,指控其服装图案涉嫌侵犯美国版权,并要求索赔几万美元。

二、揭秘陷阱:美国公司的“版权陷阱”

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家美国公司并不直接销售服装,而是专门低价收购各类未出名的服装图案版权,再将其放到互联网上供人免费使用。一旦中国卖家在平台上架相关产品,他们便迅速集体起诉索赔。通过这一“放水养鱼”的策略,该公司在2018年高达80%的收入竟来自中国商家的和解金,单次索赔金额最高达到数万美元。

三、绝地反击:律师团队的跨国取证之路

接手此案后,律师团队迅速展开行动,进行三项关键工作:

1. 全球溯源:从意大利米兰到英国伦敦,彻底核查图案的原创性。在排除了国外原创可能性后,团队将目光锁定国内,以寻找关键证据。

2. 死磕细节:在东莞,律师团队找到关键证人——曾为美国公司打样的工厂老板。该老板证实:“他们没有支付打样费,且没有签订任何版权协议!”

3. 法律博弈:团队利用美国的“证据开示规则”,迫使对方交出所有资料。结果发现,对方版权登记的时间竟晚于中国工厂的打样时间!

四、决战法庭:9小时的激烈交锋

在长达9小时的法庭攻防战中,中国证人凭借原始打样记录等有力证据,证明涉事图案在美国登记前已在中国使用。对方的“原创版权”主张不攻自破,中国被告胜诉。

五、法律守护者:律师团队助力企业扬帆全球

本案作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的经典案例,在服装出口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其他中国服装出口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思路和应对策略。自这一标志性案件后,律师团队持续发力,成功帮助数十家中国企业应对境外电商平台的恶意知识产权投诉及国外法院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

发布于:2025-03-04 14:51:33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