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凭借产业链生态的坚实优势与创新科技的持续突破,中国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出海企业以崭新姿态赢得了国际市场的瞩目与认可。本周,我们将聚焦三家在出海浪潮中表现卓越的中国智能设备企业,探寻他们在出海战略规划、营销策略创新以及全球品牌打造方面的宝贵经验,希望能为更多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带来启发与借鉴。
在今天的故事中,我们将了解 Shokz 韶音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中,凭借独特的开放式耳机开辟全新赛道,从珠三角走向世界舞台,致力于将“开放式聆听”理念融入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与办公场景。
韶音的全球化篇章,始于对市场格局的冷静审视。韶音北美业务部总监熊裕辉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观察,发现在线下渠道的耳机品牌大概只有 50 个,而在深圳的耳机公司就有 3000 家。他们开始质疑自己是否会成为那 2950 分之一,是否会成为炮灰。
答案显而易见。在利润微薄的传统制造环节徘徊,眼看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这并非韶音所期望的轨迹。熊裕辉表示:“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能够给中国千千万万的代工厂,在将来面对这些局限性的时候闯出一条出路。”
韶音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耳机市场,围绕音质、性价比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必须开辟新的航道。最终,团队的目光聚焦于骨传导技术——一种无需堵塞耳道,通过颞骨振动传递声音的新颖方式。
这一选择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转变,更是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熊裕辉解释道:“我们认为开放式能让人们听音的生活更美好。”这种方式让耳朵保持开放,既能享受音乐,又不隔绝周围环境的声音。韶音的品牌理念“Be Open”便是鼓励用户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打破常规,探索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然而,拥有独特科技并不意味着前路顺畅。改变用户的固有习惯,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是韶音全球化之路上的关键障碍。韶音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营销策略,发现与其高举高打进行品牌宣传,不如从核心用户群入手。
为此,韶音采用了被称作“创新扩散”的策略,首先聚焦那些能体会产品优势的群体,如运动爱好者,特别是跑者。
为了触达这些早期采用者,韶音关注数字平台上的关键意见领袖,特别是在 YouTube 上的科技领域的评测者。通过与这些评测者合作,韶音能够更具说服力地传递骨传导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形成“二次传播”的涟漪效应。
韶音还极致追求“体验式营销”,在美国参与马拉松赛事,为跑者提供线下试听体验。这些跑者经过体验后,便成为韶音的“活广告”和意见领袖。
尽管线下体验覆盖的人群有限,韶音再次将目光转向线上。在 YouTube 的深度评测视频成为传递体验的重要载体,无法亲临现场的用户通过观看其他人的体验建立认知和信任。
熊裕辉分享了一个打动人心的用户案例:一位患有小耳症的年轻女孩,因母亲购买的韶音耳机,第一次感受到了双耳聆听的立体声。这一真实故事广泛传播,让更多人看到科技如何改变生活,并产生情感共鸣。
在全球化运营中,跨文化协作的挑战也时常存在。韶音在美国组建本地化团队后,面临中西方团队在营销理念上的差异,品牌如何在海外展现真正的“本地化”面貌,是管理层面持续需要面对的课题。
经过十余年的耕耘,韶音在全球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运动耳机品类的全球领跑者。熊裕辉表示:“我们要加速上量,并向外扩圈,拓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韶音的稳步成长,得益于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他们成功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的营销闭环,通过有效的搜索策略,确保潜在客户能顺利找到品牌信息及购买渠道。
韶音的航向逐渐明确,推动开放式耳机走向更广阔的日常生活与办公领域,让开放式聆听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拓展至更大的消费电子市场。
展望未来,韶音已设定了清晰的发展战略,熊裕辉提到“守正出奇”。他们将继续夯实有效的核心能力,同时以更大的决心迎接新的增长阶段,包括加强数字营销投入和本地化团队建设。
熊裕辉总结道:“我们过去一步步积累了很好的基础,现在需要加速放大,将我们的品牌理念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