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海:中国商用车的新征程

宁德时代等投资,新能源商用车的海外机会在哪里?出海,正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布局的确定性方向之一。在国内商用车市场相对疲弱的情况下,商用车出口保持活跃。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全年,商用车国内销量296.9万辆,同比下降9%;商用车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也正在全球市场逐步占据领地。据中汽协数据,1-5月,新能源商用车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2.3倍。

从粗犷模式出口、新兴市场为主,到不断提高标准、进入法规要求更高的发达国家市场,商用车出口也经历了多年发展。在如今的碳中和、电动化浪潮下,新能源商用车也正在面向海外市场,进行产品和模式的多重跃升。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已成红海,但商用车市场仍处于探索期,市场格局尚未固化。产品形态上,商用车在大类别上可分为货车、客车、专用车等,按用途、场景、载重等又有多类别细分。从产品到市场都“乾坤未定”的状态,为传统车厂与新势力提供了共存共进的机会窗口。

因而这一波出海浪潮中,既有比亚迪、江淮、上汽、奇瑞、吉利等传统整车厂的持续深耕,也有众多新势力的双线作战,例如重卡领域的 Deepway、苇渡科技、速豹科技等,近两年赛道融资也十分活跃。在城市配送、干线物流、园区运输等商用车高频使用场景,适配、效率、成本等因素都更加关键,对产品可靠性和运维服务也有更高要求,这也是新能源商用车目前要解决的部分挑战。

这块正在形成中的出海战场,玩家们如何切入?从新兴市场到成熟市场,需求和门槛呈现什么样的特征?某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

该公司是一家以先进数字底盘为核心的新能源商用车公司,面向全球汽车行业 OEM 和汽车运营商,提供正向开发的底盘与商用车产品。近年来,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方包括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从行业观察者的视角,他分享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海外市场情况。从2012年起,他在商用车板块负责海外业务,早期对商用车的理解主要集中于生产工具。随着国内标准的提升,许多老旧车型逐渐退出市场,企业为解决产能过剩而寻求海外市场,很多车企通过出口将车辆销售到中东、非洲等地区。随着标准的提升,中国商用车也进一步进入法规要求更高的市场,现在商用车已经基本覆盖全球,主力市场为欧洲、拉美、中东和澳新。

目前该公司的主要出海模式是整车出口,虽然整车出口效率高,但部分国家对直接进口整车有较高的关税和本地化组装要求,因此也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散件组装。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拓,公司结合国内的供应链与技术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

该公司的主力市场是欧洲,目标是实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现阶段在欧洲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政策推动,客户大多为中小企业。此外,开拓大型客户是其销售策略,因为虽然比例小,但示范效应强,有利于品牌提升。

对于在欧洲市场的竞争,新兴品牌的策略是如何推动更多用户转向电动车,同时关注产品与用户的适配度。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未来可能会出现多元动力形式并存的局面,包括电动、混动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除了欧洲和拉美,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区域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些市场在法规上与欧洲接轨,产品适配性较高。相对来说,北美市场的法规复杂性使其暂时不是优先选择。

另外,新能源重卡作为商用车的重要分类,面临的挑战包括重量、续航及价格等问题。这些挑战需要通过产品的技术突破来解决。回顾多年出海经验,市场认知的不足与法规政策的挑战是许多企业需要避免的“坑”。

发布于:2025-07-10 10:43:36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