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下半年,中国跨境出口行业正面临国内监管重塑与国际关税博弈的双重挑战。10 月 1 日国内实名申报新规将终结二十年 “买单出口” 模式,而 8 月 12 日中美关税调整大限临近,双重压力倒逼行业全链条升级。
调整内容
01
国内监管新规定
国内监管方面,7月17 号公告彻底斩断灰色出口路径。新规要求10月1日起,代理出口企业必须附报《代理出口情况汇总表》,完整披露境内实际生产销售单位的信息与出口金额。若代理企业隐瞒真实货主,需按自营出口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如实填报则卖家必须自行申报收入税款。税务机关将通过海关大数据比对信息,延迟开票、拖延确认收入等操作被重点监管,新申报表细分收入栏目堵住混填漏洞,企业需三季度前完成历史数据梳理与系统改造。卖家仅剩自营出口或真实委托出口两条合规路径,供应链身份确认与数字化追溯系统建设迫在眉睫。
02
中美关税调整
国际层面,中美下周将在斯德哥尔摩磋商关税延期。当前双方达成 “稀土换芯片” 阶段性成果:中国解除稀土磁铁出口禁令,美国恢复半导体材料供应。若 8 月 12 日前达成延期,可暂缓 145%/125% 高额税率回升;否则企业需升级高端产品应对税率压力。短期看,半导体材料供应恢复利好电子企业承接代工订单,稀土企业应重启产能抢占窗口期。
应对策略
01
排查出口渠道
自有工厂或贸易公司需完成海关注册登记,获取独立报关资质。清关合同、商业发票、物流单据必须指向同一实际货主。
02
企业和服务商
企业需三季度完成内外销收入拆分系统改造,借助税务咨询服务渡过渡期;重新签订代理协议,用区块链存证委托关系。服务商可开发海关对接 ERP 模块,平台需监控主体一致性,设认证专区推广优势品类。
03
合规经营
规范自身运营,杜绝“买单出口”、虚假出口等违规行为。优先选择与可开票供应商合作,确保税务申报的准确性。
实名申报标志跨境电商进入全链条可追溯时代,中美 90 天深层谈判将影响长期博弈走向。中国卖家唯有筑牢合规根基、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才能在 “合规为王” 的新赛道中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取胜的转型。
END
文字:亿邦动力、中国能源网等
图片:pexels、pixabay
平台支持:Enrol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