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的公告。
本文将解析报送的内容、主体、时间以及不报送的后果等要点。
一、报送内容
1. 平台自身基本信息:包括平台的域名、业务类型、运营主体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名称等。
2. 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或信用代码等)、上季度的收入(包括销售额、直播收入、服务收入等)。
直播相关需要额外报送主播及其合作方的收入与身份信息。
二、报送主体
1. 境内平台:所有具备交易闭环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抖音、美团等),以及取得ICP备案或许可证的平台企业。
2. 境外平台:境内有运营实体且取得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的,由此实体负责报送;境内有服务团队但未获证的,由负责招商、运营、推广的境内供应商承担报送任务;完全未在国内设机构的境外平台,必须委托境内代理人报送。
豁免情形包括从事配送、家政等免税劳务的从业人员,或已通过政府共享的数据免重复报送。
三、报送时间
1. 首次报送:平台应于2025年10月1日至31日期间,首次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及上季度收入信息。
2. 常规报送:自此以后,按季度末后的次月内进行,每年1月、4月、7月、10月的纳税申报期间内完成数据报送。
四、不报送后果
税务机关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税务局重点检查对象
1. 电商商家:平台报送的实际销售数据若与申报不符,将触发税务稽查,尤其是隐瞒收入、刷单行为的商家。
2. 主播/网红:因打赏、广告、带货等收入易与个人申报不符,会被重点监控与稽查。
3. 跨平台经营者:多个平台有交易行为的经营者也会被税务机关统一比对监管。
六、判断企业异常的方法
1. 查收入:如私卡交易,企业存在利用私户收取销售货款隐匿收入的行为。
2. 查利润:报送税务局的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勾稽关系有出入,企业常年亏损却经营正常,利润低于行业平均。
3. 查成本费用:如虚开发票、多结转成本等异常情况。
4. 查应纳税金:增值税收入长期大于企业所得税收入等异常情况。
5. 查库存:核对采购量、销售量与库存是否匹配。
七、商家该怎么做
1. 如实申报收入:确保与平台报送数据一致,避免因数据不符被追责。
2. 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完整账务制度,真实记录收入、成本、费用等。
3. 保存涉税资料:保留好交易记录、合同等凭证,作为收入合法性的证明材料。
4. 关注税收政策:持续跟进电商税务政策及变化,确保及时合规。
以上是关于2025年电商税新规的主要内容解析。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