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大规模下架停产商品引发关注

关税政策余波未平,平台审查风暴又起。随着Prime Day的落幕,不少卖家都放缓了商品销售的脚步,进行更关键的复盘工作。然而亚马逊的审查行动在大促结束后也并未停歇。近日,新一轮商品下架风波再度来势汹汹。

开辟蓝海新赛道,POD模式新卖家高效起跑全链路实战指南。

有卖家在论坛上反映,亚马逊美国站上大量乐高产品遭到了下架。根据该卖家收到的邮件,亚马逊称,这些产品被下架的原因是其违反了平台的ASIN创建政策:相关产品已不再是品牌的有效商品,而平台限制非品牌所有者的卖家为这类产品创建ASIN。换句话说,这些被下架的品牌产品均是乐高目前已经宣布停产的产品。

根据亚马逊ASIN创建政策的规定,为保持商品完整性,卖家在为某些品牌创建的新ASIN必须是在售商品,而不是来自品牌代表或经销商的停产商品。同时还有卖家透露,除了乐高以外,销售索尼、罗技等品牌已停产产品的链接也遭到了下架。

由于下架的相关产品数量不少,此轮下架风波也引起了诸多美国站卖家们的热议:有卖家表示在美妆、杂货品类上实行这种政策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其他品类毫无意义,这可能会导致玩具品类至少80%的商品被封杀,书籍品类可能也会有90%的商品被封杀。

据说,亚马逊应该对那些不可能有去年发票的产品制定不同的标准,绝版产品根本不可能有发票。

一般而言,在品牌停产某款产品后,官方渠道通常会逐步下架相关产品。但同时,若经销商或第三方平台留有库存,通常会继续销售一段时间。而这背后其实暗藏着不小的销售风险:产品很有可能因停产导致供应链断裂、无法提供售后服务或平台要求提交的资料,从而触发平台合规审查。

事实上,亚马逊此次行动也并非突发的个例事件,而是6月以来一系列合规政策升级的延续。

大量已停产商品遭下架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行业合规化升级的现状。亚马逊曾宣布,自2025年起,正式实施一项针对赃物销售的新规。该新规要求,卖家需在售前环节提供采购凭证、销售记录及完整供应链信息等资料,证明商品来源合法,否则将有可能面临商品下架、销售权限取消、资金冻结等后果。

据了解,新规中要求提供的发票、收据等资料,已停产商品通常难以提供,无法证明产品与非法来源无关,在亚马逊加强打击赃物销售后便极易受到波及。

此外,近期亚马逊推出的实验室“白名单”制度,同样也加强了对产品合规问题的管控。自2025年7月13日起,亚马逊开始仅接受来自白名单合规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包括CPSC、UL、FCC等认证,主要涉及的品类是儿童产品、电子设备等高敏感品类。

新规生效后,亚马逊卖家需提前核查实验室资质,以避免报告失效导致商品下架。这实际上也意味着,亚马逊通过新规将产品审核责任转移给了卖家。

这两个新规看似独立,实则指向同一方向:亚马逊合规化监管正在全面收紧,并将产品安全审核责任转移一部分给卖家。业内人士推断,已停产品类经常伴随欺诈退货倒卖等问题,这正好撞上了亚马逊想要清理“灰色供应链”的枪口,才会选择率先遭到了平台的大规模下架。

建议相关卖家,若销售的商品即将停产,需在停产前及时更新商品状态、明确标注售后服务政策,并确保供应链信息完整,避免因信息缺失引发平台处罚。

现如今,全球电商行业正在从“低价铺货”转向“品牌化与供应链透明化”。未来唯有坚持“链清、票清、人清”原则的卖家,更有可能在合规时代中赢得生存空间。

对此,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发布于:2025-07-18 17:08:40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