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fan 等级 L0
擅长:暂无
粉丝:4
mic-fan
mic-fan
2017-03-25 15:48:08
文章

转载:你以为喜欢低价的就不是有效客户了?

EASY SOURCING[收起]
...[全文]
1
6
mic-fan
mic-fan
2016-05-12 13:28:30
问答

7个小诀窍提高邮件点击率

点击率为何如此重要? 你或许已经知道怎样提高送达率,同时也很清楚邮件标题和邮件列表都会影响邮件的打开率。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一大步!那下一步该干什么呢?就是让那些已经打开你邮件的人去点击邮件里面的链接,然后跳转到你的产品页面去。毕竟,你发邮件的最终目的就是驱动客户去访问你的网站或者着陆页。 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一个小小的改变竟然可以优化你网站的点击率。在这里,我们会把这七个小诀窍一一讲解开来,以帮助你尽可能提高点击率。 确保你的链接一目了然 毫无疑问,链接必须整洁、规范。如果你的网站风格很严谨,这一点就尤其重要了。然而,如果你的链接很直观的话,它将会获得很高的点击率。至少你必须保证邮件中的每一个链接都有下划线,看起来就像个标准的链接,客户一眼就能识别。另外,你可以考虑把这些链接变成标准的蓝色,尽管这样可能跟你的品牌不是很符合,这是为什么呢?虽然有些邮件会偏离你想要的风格,但是无论在哪种文本中,标准的蓝色链接都是屡试不爽的。 确保有一个链接显而易见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着陆页。然而,在邮件中,“显而易见”是指链接要出现在整个邮件的开头或者中间的地方。有一大半的人是沿着邮件预览面板的水平方向去阅读或浏览邮件的。那就意味着你说服他们去点击的界面要少于两英寸。如果你在邮件的最上面或者前两英寸放满了图片和文字,而没有任何链接,你可能就失去了让你的客户进入你的网站或着陆页的机会。即使要减少图片和带有卖点的文字,你也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明显的链接出现在邮件的开头或者中间位置。不然的话,客户就看不到这个链接,更别说要他们去点击那个链接了。 不要把链接隐藏在图片里 怎样在图片中加载那些很多读者永远看不到的重要信息。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于“点击按钮”。当然,在一般的网页环境下,使用图片按钮告诉客户“进入”、“点击”或者“提交”是获得反馈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在邮件里却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使用图片按钮,一半的客户只能看到按钮上的提示文字或者标题。提示文字和标题没有大号字体和明亮颜色的文本链接那么有杀伤力。不要用图片按钮,要么用大号字体的文本链接,要么创建HTML按钮。一个好的编码人员能够编辑出既在视觉上有吸引力,又在邮件里可见的按钮,然而图片却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 明确告诉客户去点击链接 要确保你的链接一目了然,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链接旁边的文字。同样,这不是网页,你只有有限的时间让一个人去点击链接。所以,不要使用微小的文本字符串,而是使用召唤式和命令式(CTA=call to action)的文字,像 “点击这里”或者“点击这个链接”。不过有一点你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邮件里使用太多这种字眼。因为垃圾邮件过滤器可能会把这些含有大量的、粗体的“点击这里”给过滤掉。但是,你至少要有几个能明显地告诉客户点击哪里以及点击什么的链接。 有效地使用提示和标题标签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也会有短路的时候,邮件中的图片也有无法正常显示的时候。所以。当你的图片无法加载或是当客户的鼠标在图片上移动的时候,你可以使用提示文本和文档标题来代替无法显示的图片。由于不同的浏览器显示的内容不一样,所以你必须同时使用提示文本和标题文本标签,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图片无法显示的情况下,你要记住的是提示文本和标题文本的标签也必须出现。因此,不仅图片里的这些文本区域要反复的提示这些信息,“点击这里询价”、“点击这里获取更多信息”这些信息也要出现。任何一个提示文本,任何一个标题文本都是一个产生点击率的大好机会。 链接越多越好 优化点击率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客户看到的链接数越多,他们点击链接的几率就越大。如果客户必须看完好几个段落才能看到一个链接,他们或许根本就不会看到那个链接。或者,当他们真的看完好几个段落时,他们已经不关心是否有那个链接了。一封邮件中的每一个文本字块都必须包含一个链接,每一张图片也应该是一个链接。这就是数学运算。链接越多意味着客户能点的机会越大,相应的点击率也就越高。 再三检查你的文本形式 记住你发送的纯文本形式邮件必须跟HTML形式的邮件相一致。同时也请牢记,纯文本将会覆盖你HTML形式中的所有链接。确保你再三检查了纯文本形式邮件,并且手动把客户要访问的URL添加进去。链接应该是这样的“访问这个链接(插入整个链接)就可以查看这个产品。”如果你的URL又长又复杂,你可以考虑插入一个简短的URL,然后在用户输进去之后将它指向更加复杂的URL。 这七个小诀窍肯定会提高你的点击率。在发邮件之前要再三检查,不要把这些技巧用得太过火了,以免被当作垃圾邮件处理。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当你按着这些规则一步一步来的时候,你的邮件可能看起来不怎么好看。但是从点击率这一方面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收起]
...[全文]
1
0
mic-fan
mic-fan
2016-05-03 10:08:01
问答

怎样和非洲人做生意

有人抱怨,和非洲人打交道很吃力。有时明明是一番好意,却引来对方的误会;有时下了很多功夫接近甚至讨好对方,人家却毫不领情…… “There is no hurry in Africa” (在非洲,没什么是急事儿) 非洲人的时间观念相当淡薄,不守时是绝对的天经地义。 我曾接待过一位非洲客商前来公司参观洽谈,结果该客商在样品展示间一坐就是一上午,不停地看、摸、闻样品,临近中午吃饭时间,客商也没有要出来的意思。我正打算邀请对方共进午餐,没想到客商接了一个上海供应商来的电话,说了一句“I will get to your factory in five minutes”。我大吃一惊,因为这是在南京,当时南京到上海坐火车怎么也要三小时吧,五分钟就到?难道非洲客商坐火箭过去?但我转念一想,自己可能从事外贸不久,非洲人说五分钟可能是个代词,意思五小时才能到吧。这么一想,我觉得就没有必要请客户吃饭了,因为他马上就要去上海了,所以就独自享受了午餐。没想到回到展示间,这老外居然还在摸样品,一问才知客商根本没有走的意思,他还在等我请他吃饭呢! 要注意接触非洲权利阶级(洋派 VS 土派) 在非洲,存在有的富裕买家在当地也是特权阶级的现象,其实在非洲办事、做生意,免不了要跟大人物打交道:办公司、开商店要议员担保;租房、租仓库要找当地商会的负责人;遇到税务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你还得经常见某位部长;要办厂、开矿或修路,甚至要接触中央和地方高官,而且还需经常会会军警要人或部落首领。 非洲的大人物不仅包括总统、部长、议员,在不少非洲国家还有“国王”、“埃米尔”(阿拉伯国家的贵族头衔)或者酋长、族长等,虽然他们已无昔日的大权,有的更近乎象征性人物,但在当地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非洲大人物分为洋派和土派两种。所谓洋派,就是接受过国外教育的,这些人在非洲各国普遍存在,许多政界、商界的政要名人都属于“洋派”;土派则是土生土长的地方精英,他们或是靠部族血缘关系上位,或是在实业界靠亲兄弟、父子兵闯出了一条路子,“国王”、酋长自不必说,不少议员和商会首脑,也是这类人物。区分他们的办法很简单,“洋派”的英语或法语通常流利且规范,而土派则口音重,有的甚至只会说非洲的土语。洋派一般知识面较广,和他们打交道时,在非正式场合一定要有的放矢,一旦他们认定你在这方面和他们“档次一样”,志趣相投,今后的交道就好打得多。 有中国客商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时,发现该国政府部门一位高官热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老歌,于是就有意无意地与他在这方面攀谈,后来这位高官在工作上给予其很多方便。有一家中资企业在莫桑比克马普托省有一处石灰石矿,在办理完勘探、撰写完报告后,就向莫国地矿部递交材料,申请采矿证。如果走正常程序,耗时很长,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地矿部长见面,陈述详情,让他签署矿证。但公司和部长秘书联系多次,对方总是借故推迟。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公司负责人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则“豆腐块”新闻,内容是地矿部长已启程前往中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世界矿业大会。公司立即将此信息反馈给国内总部。于是,国内老总趁这位部长在北京开会的机会前去拜访,部长非常高兴。老总借机详细阐述了公司投资非洲的真诚、申请采矿证的必要性及项目的筹备情况等,双方谈得非常愉快。结果,部长从中国回国的第三天,公司就拿到了采矿证。因此,在非洲国家做生意的商界人士,必须认真花时间研究所在国的国情,研究决策者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和土派大人物交往,要讲“非洲道理”,顺着本地逻辑去思考。土派非洲人通常思维简单,性格直率,喜怒变化很大,越坦白的话,他们越容易接受;千万别以为他们不讲道理,他们讲的是“非洲道理”。举例来说,你认为“欠钱到期就该还”,而他们的“道理”很可能是“还不起就该等到还得起时再说”;你的道理是“合同定了这商铺租给我,你就不能反悔再租给别人”,可他们的“道理”却是“那人是兄弟,你是外人,兄弟总比外人大”。不过,只要你摸清了“非洲道理”的脉络,并顺着他们的逻辑去据理力争,就会发现,他们甚至比“洋派”更讲道理。 “有无提供明确利润?”(一定要坦诚) 在非洲,在拜访当地生意人之前先要预约,见面时最好穿西装。非洲人做生意时一般不喜欢绕圈子,因此中国人要学会大胆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位中国客商就曾遇到过这种尴尬。当时一位肯尼亚的医药代表觉得他手中的包很好看,就直接问能不能给他。这位企业家左右为难,担心直接拒绝会让对方面子上不好看,于是说了句客套话。那位代表听后面色古怪地看着他,嘴里喃喃道:“你们中国人真绕,拐弯抹角地不知想说什么。”其实,非洲人性格很直率,如果不想给他,直接拒绝是没关系的。在中国,客气是一种美德,而在非洲,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不真诚。很多中国人和非洲人初次接触时,说话、做事常常先罗列一大堆理由,自认为条理清晰、思路完整,但对方往往是一头雾水。因此,大家跟非洲人做生意,一定要学会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和态度。如果对方不理解,可以做进一步的解释。这样效果更好,也节省时间。 非洲人做生意的普遍心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利润空间,如果达不到,我干嘛还要做这种生意?”譬如,如果你想给某家公司供货,他们会在供货底价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然后与其他同类商品做比较,再考虑用不用你的产品。可以直接坦诚告诉对方利润空间。一般的非洲人都不太懂中国人常用的“薄利多销”手段,而是每件商品都要获得具体的利润。如果生意谈成了,他们遵循“三步走”的付款方式:先付定金,发货时再付一部分货款,货到之后支付全部余额。 另外,在跟一些来自小公司的生意人做生意时,有必要帮他们计算出利润。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历史因素而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尤其是南非1994 年才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很多出生于七八十年代初的生意人,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们不擅长数学。因此,跟他们打交道时,有时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增加生意成功的可能性。[收起]
...[全文]
5
0
mic-fan
mic-fan
2016-03-23 09:28:14
问答

那些年Grace花钱买来的外贸教训!

在外贸中,有时候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往往决定了订单的走向和成败。 Grace虽然如今看起来做业务貌似比较专业老练,风风光光的,但因为细节未能把握到位,其实也吃过很多亏,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血的教训。 所以,任何老手也都是从新手跌跌撞撞的过来的,各个行业的新手朋友们都万万不可妄自菲薄,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点滴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 那么,今天Grace就自揭伤疤,和大家分享下这些年栽倒在细节上的一些故事吧: 配件出错 记得我刚进入外贸圈不到两年的样子,在一家台资公司做工艺品行业,其中一个美国老客户下了一张常规的返单,但这个返单客户把平常常用的配件改为了非常规,客户当时并未做特别的提醒,只是在订单尾部写了这么一个细节。 我在下生产单的时候,也没能仔细检查出来,直接按照常规配件安排生产了。这个订单是一个活动用的,客户收到产品后异常生气,直接要求退货并重新生产一批。 这个订单虽然不大,但是重做的费用也远远超过我当时的工资,想想都觉得胆战心惊。当时我们外贸主管已经辞职了,群龙无首的状态,我问了老业务员,他们都认为这是我自己太粗心的缘故,订单上写的清清楚楚的,为什么不多检查一遍呢? 我当时自己反省,还是做事情粗糙,不习惯反复核对确认每个细节,总是不能做到极致。 要知道这样的问题,很快要被当时所有邮件都备份的老板Sherman发现了,免不了一顿痛骂,并说要扣工资,骂完哭完之后,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呀? 当时,我突发灵感,用蹩脚的英文跟客户打了个电话,没想到电话里客户的态度急转,非常亲切和蔼,跟邮件中的怒气冲冲完全不是同一个人似的,我如实承认了是自己不够仔细造成客户的困扰,并希望他能原谅我,下次订单一定会更加仔细。 不知道客户被我的诚意打动了,还是心情好,电话中当即告诉我,这件事就算了,不追究了,让我安心工作。 这件事就莫名其妙地被我一个电话解决了,老板也看到了我的处理方式,觉得这事就算了,但我坚持要求扣除他原计划要扣掉的工资,我不记得当月财务是否扣了,但当时就想受到惩罚才能平复内心对自己的失望。那种感觉恐怕只有犯过类似错误的朋友才有体会。 经历这件事情,我对细节更加严格要求了,一般单据合同,报价单至少要看5遍以上,确保没有任何问题方才发出去。 百万订单样品出严重质量问题 离开第一家公司之后,我自己无意中接到一个百万的大订单。 当时,很意外的一个机会,我的一个荷兰老客户要我帮他重新找工厂参入一个非常的项目的招标,时间很紧迫,我找的工厂也是刚开张不久的,当时那类产品模具不齐全,只好部分配件从外协工厂采购过来的。 但由于模具不匹配,客户收到初样后出现了严重的脱落现象。最后,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和工厂一同克服了重重困难才算把高品质的样品做出来,并让客户成功参入了投标,并最终赢得了订单。 这件事虽然主要是产品模具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但也是和细节大有关系,我若能更加仔细的把关每一道环节,也不至于出现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 客户仓库安装尺寸出问题 这是我最后一份上班公司发生的事情,当时公司是做仓储物流设备出口的,主要是给国外客户做仓库项目,并提供物流设备。 当时我自己开发了一个质量很不错的爱沙尼亚的客户,总共报了2个仓库项目,谈判了两个多月,客户把项目的订单都下给我们了,记得是1个40尺大柜和1个20尺小柜,非常开心,毕竟新客户能快速下单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尤其仓库项目很多谈一年才下单的也不在少数。 客户和我私下沟通的也非常好,我一直邀请他有机会来中国并参观我们工厂,客户说等做了一个大项目就过来。那时候,他有空经常给我发爱沙尼亚的风景照片,周末度假照片,他说那个国家森林覆盖率特别高,很多的湖环绕着树林,那里的人们很喜骑自行车在湖边玩,感觉特美好。客户不光人好,也特别专业,图纸总是画的非常清晰,他也刚出来创业,做事情非常仔细。订单下来之后,生产也进展的很顺利,中途客户问我要一份图纸尺寸,是用于仓库安装后,他要采购货架层板的详细规格。按照我们工程师的意见,这个尺寸我们没法提供,因为理论数据和客户实际安装后会有一个很大的误差,太大了装不上去,太小了层板边缘会漏东西。 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提供这样的数据,都建议客户仓库安装好了之后自己亲自去仓库测量好,然后再采购层板。但客户固执的认为我们既然这么专业,就要提供数据,他要提前买材料,集装箱一到仓库就立马安装。最终,经不起他的纠缠,我只好让工程师做了一份大概的规格表。 但这个时候已经有数年外贸经验的Grace已经非常老练了,为了防止任何的责任纠纷,我特别在邮件末尾标注了,这个数据仅供参考,一切以他仓库安装好测量的尺寸为准。 后来,客户收到货物还是挺满意的,结果安装时候果然出了问题,层板买窄了,他完全没听我们的劝告,直接拿着我们的表格跑去采购材料了,结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由于Grace有备份邮件的习惯,这个问题出来之后,客户直接写邮件要索赔几千欧元,并把邮件抄送给了老板,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老板反馈了,老板没有追究我的责任,说让客户自行解决。 虽然没有索赔,但是,我们基本上失去了这个客户,很久发邮件,电话都没有音讯了。 过了一年后,可能找别的供应商质量或者服务出了问题,又重新联系我们,也找我报价,但一年多没有下单,我猜想他只是让我们报价给他做对比。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如果当初我一直坚持不提供那样一不精准的规格表,客户只能等到仓库安装好了才买层板,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纠结和困惑,也不至于痛失客户。 英文单词出错 今年自己创业虽然总体比较顺利,但也遇到一些不顺利的订单,一个美国新客户在下第二个订单的时候,数量还是非常大的,要求我们改善包装,按照他的包装设计重新印刷纸卡。 制卡上有一个英文单词,正确拼写是“Separately”,结果客户设计稿上写成了“Seperately”,当时订单特别多,我想美国客户英文肯定不会出错的,就按照他的稿子尺寸直接安排生产了,并未仔细检查其中的拼写。 结果,大货纸卡印刷很快就做好了,收到货物,我习惯性的检查了一下,结果吓了一大跳,电子档没看出问题,纸质的一眼看出这个明显的单词拼写错误,按照常人的思路,我理该就这么蒙混过关,等客户发现了就说你原稿就错了。 但是,为了长久的生意,我果断废弃了这一堆纸卡,全部当垃圾扔掉,然后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环节,确保没有问题之后安排印刷厂重新生产了一批,这一折腾,损失了将近两万块,纯利润至少缩水50%以上,心疼不已,因为这个订单花费了我很大的精力和心血。 落得这样的结果,让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个小小的字母牺牲了我一半以上的利润,真的心疼。但是,用钱买来的教训只会让人成长的更快,更坦然面对风雨。如今,做外贸久了,Grace都觉得自己有严重的强迫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反复核对,确认好多遍,保证没有问题之后方才罢休。 这些就是Grace这么多年外贸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关于细节的事情,如今回头想起来,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上天送我的礼物,在适当的时候提醒我:无论你从事销售,服务业,技术人员,要想成为行业精英,一定要把握细节,细节决定生死,也决定成败。[收起]
...[全文]
4
0
mic-fan
mic-fan
2016-03-23 09:25:56
问答

聚焦于订单才能拿到订单

先推荐一个视频系列,BBC中国故事,以前BBC貌似也做过很多类似于这样的视频,相信这一次视频又可以让老外们对中国的印象有所改观,我们,当然也不能错过! 这又是一个战略跟战术的问题! 从整体战略而言,业务员要关注很多事情,小到产品,中到客户,大到国家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充实自己,让我们跟客户有的可谈。谈业务也好,闲聊也罢,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写过一个文章,业务员的知识机构,就是从宏观角度来讲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业务员的知识结构。 从战术角度,也就是微观角度来讲,我们要聚焦,聚焦于客户,尤其是聚集于客户的每一次订单询价。 换言之,战略上要足够广,技多不压身,战术上要深入,深入研究每一个客户,他的每一次需求,他的每一封邮件,每一句话! 所以,聚焦就是深入。 如何聚焦于一个订单呢? 其实之前多多少少都提到过了,就是两句话: 请记住,你是在跟人谈订单:人就有喜怒哀乐,爱恨喜憎,就会有身份高低,就会有五花八门的喜好,就会有七情六欲,抓不住人,就谈不上订单; 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谈订单:分析每一个未成交订单的问题,寻找方案,然后把方案实施; 我们公司有个同事,跟她聊天,她可以如数家珍的告诉你她的每一个客户都是如何,人怎么样,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订单到了什么阶段了,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她有解决方案让我帮忙看一下方案是否可行,或者她没有解决方案让我帮忙出一个方案,所以2015年她签了很多新客户,其中包括通用这样的大客户,包括一个在某国市场第一位的客户。 跟她聊天,没有几句话就会把话题转移到某个客户或者订单身上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她聚焦了,一直在想某个客户存在哪些问题呢,如何搞定这个客户呢,举例来讲: 客户要求签订长期合同,但是我们的产品价格波动很大,工厂不同意,跟工厂争取了很久,也仅仅争取到了很短的时间,但是还是不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问题所在,要想拿下订单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开始找方案,跟客户谈,不要长期合同,客户不同意,放弃这个方案; 跟工厂谈,能否延长有效期,工厂有实际困难,此路不通; 工厂的实际困难来自于他的原材料有波动,他没法控制原材料价格,于是跟工厂谈能否请他跟他的原材料工厂谈,工厂说可以谈下; 反馈回来,很难保证很长时间不变; ok,如果我们付一部分定金呢? 我们的工厂又去找他的原材料工厂谈,得到答复,可以,可是我们的工厂不可能缴纳那么多定金,一个人来承担风险; 于是同事跟公司谈,可否跟工厂一起承担这部分定金,我对订单还是有把握的,公司回复ok,可以,全力支持;于是反馈给工厂,我们跟你一起承担风险,原材料定金我们也承担一部分,如何? 搞定,工厂因为我们的方案非常高兴,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有订单,他更看出了我们长期做的决心,于是他表态,没问题,我保证给你把价格维持好。 当然,这个订单里面还涉及到了搞定客户的种种分析和方法,因为涉及到客户信息,不方便详述。 这就叫做聚焦: 聚焦在客户——主谈人——的身份,性格,习惯,喜好,沟通习惯,思维特点;之所以叫聚焦,是因为某些东西获取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 聚焦在订单的问题,哪里是主要问题,然后找方案去解决,要有很多种替代方案,不能一条方案走到死也不知道修正! 最怕的是,来一个询盘,草草的读了,草草的回复了,最起码的客户分析还是要的,工厂还是贸易公司啊,这个国家以前是否合作过客户啊,这个国家有没有关于外贸方面特别的规定啊,这个客户有没有SNS啊,SNS有哪些信息啊…… 聚焦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收起]
...[全文]
1
0
mic-fan
mic-fan
2016-03-16 09:38:12
问答

写在四月展会季前的一点感悟【毅冰原创】

每年春节过后,其实许多外贸朋友都已经开始筹备春季的展会,做样本,打样,订展位,印名片,都逐渐步入正轨。毕竟经过了圣诞前的出货忙季,春节前的手忙脚乱,春节后的细心整理,接下来自然是面对一年中最重要的开发阶段,就是春季的广交会和香港展。 近来很多朋友私信我,要我谈谈展会的选择,广交会跟香港展比哪个更合适?哪里的客户更多?哪里的欧美客人多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 其实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疑问其实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哪个展会客户多;第二,欧美客户哪里出没多;第三,哪个效果好。 大家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疑问总结起来,是不是大约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除了跟约好的老客户在某个特点展会见面外,大部分朋友所介意的所关心的所在意的,我想也就是以上这三个问题了。那我就围绕这三个要素,针对性的谈谈我的一点想法。当然,可能我的思路,或许更有些朋友不太一样,拍砖没关系,我也接着。 首先,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人多不代表效果好”。就像某家服装店,可能顾客盈门,进进出出人不少,但是并不代表生意一定好。来来往往的人,可能是被人气带进去的,但是看得人多,并不代表买的人就多,这是两码事。就像一些做老客户的小店,可能平日里人并不多,来来往往不见得有很多人上门,但是它们的生意也未必就差。再看那些一些奢侈品店名表店,或许顾客就更少,或许大部分时间服务员比顾客还多,或许你看上去他们都闲得要拍苍蝇了,但是它们的生意一定差么?一定亏损么?未必。 那对应过来,不管广交会也好,香港展也好,我们都会发现,总有一些摊位上,客户来来往往很多,但是我一直都不认为,人多就是生意好。人气很重要,没错,但对于生意而言,这只是一部分,只是敲门砖而已。门能否敲开,敲开后怎么办,还涉及到相当多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如果非要我说出个所以然来,非要我回答,哪个展会客户多,那很显然,答案一定是“广交会”。但是客人最多的地方,同行也最多,其他供应商也最多,客户选择的余地也最多。这些我还是要补充的。至于具体如何选择,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多方面去衡量了。 其次,关于欧美客户的问题,我想要啰嗦几句。的确长期以来,欧美客户是大部分中国供应商的主要生意来源。但是这些年经历过几轮经济危机和产业变革后,欧美市场并不是那么好做。一方面市场和消费萎缩,另一方面大量同质化火拼,使得新客户的开发无比艰难。另外,过高的品质要求和测试、验厂等市场准入门槛,又是挡在大家面前的拦路虎。 我不是说,一定要建议大家开发新兴市场,而是告诫大家,欧美客户没有过去那么好做,我们不能抱残守缺,吊丝在一棵树上,而是要多角度多渠道开发客户,平衡自己的订单架构。如果说,你公司90%订单是来自美国客户,在过去可能是好事,但是如今就变成风险极大的事情。一旦美国市场发生大危机,你那些客户都陷入付款问题,出的货你要不回钱,没出的货无限期僵持,可能你就会走到悬崖边缘。哪怕你做了信保,你做好风控,但是一时间这个断层无法解决,没有新的客户和订单来源,贸易公司就不得不裁员,工厂或许就要陷入倒闭和资金链断裂。 所以欧美客户哪里多,我没有办法给建议。我只能根据我的经验,这些年,欧美客户的比例,不管是广交会还是香港展,都有所下降。另外,中东和非洲客户,增长得相应快一些。同时拉美的客户也有所增长。我觉得未来的大趋势,可能是4/3/2/1,就是欧美和澳新客户占40%,中东和拉美订单占30%,日韩和其他亚洲订单占20%,非洲和其余订单10%。这样的一篮子比例,或许相对安全。自然,对于展会的选择,或许也要多层衡量,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作调整。哪怕你公司主做欧洲市场,平时参加的都是德国当地的展会和广交会,这没错。但是我建议,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不放弃德国展和广交会,但是适当参加一两次香港展,或者迪拜和日韩的展会,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效果的问题,我还是那句话,一样的老师,一样的教学质量,但是教出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修行在个人,如果针对性研究适合自己的产品和策略,如果在展会上跟同行竞争,如何让自己体现差异化和专业性,这些才是大家需要仔细思量且需要执行的。 在课程以外,我还是要唠叨几句,多花时间准备,多动脑筋找出路,不要把公司的投入甚至你自己的投入白白浪费,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得有价值。 选择不难,难的是执行,难的是与众不同。 产品可以类似,但是人可以不同。 鹤立鸡群,自然别人容易看到。但是鹤立鹤群呢?你如何出类拔萃? 【毅冰原创】[收起]
...[全文]
2
0
mic-fan
mic-fan
2016-03-11 09:21:15
问答

客户或是竞争对手?“照妖镜”辨真伪!

潜藏在优质客户的外表底下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面孔?真的是国外大公司的大老板?还是另有目的别有用心者?这个问题困扰着众多外贸人。 做机械设备出口的c小姐去年11月底接到了一个来自科威特的客户的询价。“客户告诉我说他手头上有一个工程,想要我们的产品,让我为他提供报价。由于他提供的工程图纸很实在,我一直深信他是真心想买我们的产品的。”c小姐说道,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哪怕成一公司的产品在同行业中价格偏高一点,对方都没有太大的异议。 之后,c小姐一直跟紧客户,然而客户对于报价没异议的同时,也没有表示出下单的意向,只说等图纸出完,才会下订单。“这一等就是几个月,期间我曾打过电话企图询问情况无人接听,对方后来告诉我在德国旅游,没接到。我一直跟他保持联系,最后一封邮件截止到今年三月末。”c小姐说,由于对这个客户十分重视,因此她时时关注客户在个人网站上发布的动态。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4月30日,就是放假前一天,我们的主管告诉我,客户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在我们公司询价,也下过pi,最后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不做了,订单转由当地另一家公司a的工程师d跟进,最后依然没有成交。之后才知道,客户曾经是m公司的ceo,一直以来都在询价并套取大量的商业信息。”c小姐说,这个信息对她的打击有点大,辛辛苦苦跟踪了半年的客户竟然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她一时有点接受不了。 经过多方了解,成一发现客户不仅曾经是m公司的ceo,跟她联系时是以e公司ceo的名义,而a公司的工程师d曾经在m公司工作过,一切貌似都联系起来了。然而,客户一再表示会下单,并且解释了m公司其实是他与他父亲合办的,又让c小姐觉得,客户还是有合作的意向的。如今,c小姐面临着两难的局面:客户到底是不是竞争对手?这个单子是否继续跟进?假如客户真的是竞争对手假扮的,c小姐是否将这件事戳破? 虚假询盘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不分种类,无大概方向,直接问某个产品大类的价格; 2.当你问他预订情况的时候,回给你的是不实际的数字; 3.一些连自己客人想要什么都不清楚的中间商; 4.格式化的询盘; 5.发同行资料及报价给你,要你报价。 对于c小姐的这位客户,同为外贸人的malinda说道,她认为此客户是竞争对手来套问价格和商业信息的可能性很大,但这是行业常态,必须将心态摆正: 1.报价问题不大,其他商业信息谨慎对待,对机械类产品关键部件只报性能,不报规格; 2.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建议成一继续以对待客户的态度对待他,但心态可以放轻松,别抱太大的希望,也没必要将事情戳穿,更不要有反面情绪。外贸行业是一潭深水,商业欺诈、同行间勾心斗角更是屡见不鲜。作为外贸人,不仅要有一颗高度警惕的心,同时还要有容纳万事的胸襟和看淡这些行为的心态,否则,如何抵挡得住这如山的压力? (来源:c周刊)[收起]
...[全文]
1
0
mic-fan
mic-fan
2015-11-06 09:12:08
问答

说服采购者的新武器

大环境的变化为我们带来的大量的机遇,当然能否抓的住完全在于个人了。 过去十年,是一个邮件一统天下的时代,邮件是国际贸易中决定性的沟通方式,谁的邮件写得专业,写得动人,写得有水平,谁就有可能在客户抢夺战中占得先机。邮件,正式性强,几乎完全免费,信息承载量大,让外贸变得比没有邮件的时代更为简单。 但是邮件有其难以避免的弱点: 太正式,太商业化,尤其是企业邮箱,注定让双方难以进行一些业务以外的深入交流,而往往,业务的很多沟通真的都在业务之外。 不安全,无法真正进行一下私下的沟通;尤其是企业邮箱,老板可以看到,甚至可能公司的网络管理者也能看到; 内容一般较多,需要花专门的时间去处理,客户只能有选择的浏览,回复; 垃圾信息太多,我们的很多信息会被湮没到垃圾信息中 所以,我们才需要电话配合,但是很明显,电话费用太高,口语听力如果又不够好,基本上类似于白花钱,当然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才要经常打,经常练。 电话和邮件之外,其实还有在线沟通工具,原来的msn,现在的skype算是电脑端,但是电脑端毕竟还是在办公室,在工作时间,可能在监控之下,所以,聊得估计还是大部分是工作,工作真的有那么多聊得吗?没有!所以,大家很明显感觉到,电脑端的沟通经常遇到阻滞。 而手机端,则是完全不同: 隐秘:完全没人知道你在跟谁聊,你在聊什么;享有充分的安全感,才会完全放松,才会说出一些邮件中,电脑聊天上难以说出的话,甚至是与成交有关的重要因素;例如,当谈判遇到阻滞,我们想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手机聊天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不是与佣金有关啊,是不是做决策的人有其他的想法啊,这些比较隐私的东西,很难在邮件中或者可能受监控的电脑聊天中提出; 更加私人化:外贸其实就是销售,销售就是做“人”的生意。销售就是搞定人!我们可能获得了客户的linkedin或者facebook,推特,也能找到他们的喜好,习惯等很私人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该怎么去用?在以前没有手机端聊天工具的时候,真的是生硬的提出,效果并不是非常的好。现在,因为手机聊天工具的发展,沟通更加私人化,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同样一个客户,面对着两个供应商,用邮件回复的时候,就会说,对不起,最近比较忙,不能及时回复,请原谅;手机聊天就会说,兄弟,我忙着相亲呢!那我们就可以跟他聊一下相亲的种种趣事了,他一定感兴趣。甚至你可以教他一些如何取悦女孩子的方法,如果真的奇效,你跟他会是什么关系? 随时随地沟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化时间增多,等公交,挤地铁,上厕所,吃饭时,娱乐时,都可以聊上几句,其实这些时间已经足够我们做说服工作。当然,如果不谈业务,可以天南地北的聊上些,我们就能慢慢的获取客户的喜好,性格,甚至生活规律等;例如,我的英国客户,乘坐地铁上下班,当获知了他的上下班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基本上判断出来,他大约什么时间在地铁上;他负责采购,同时也负责销售,非常忙,平常上班时间根本不可能找到时间聊天,就趁着地铁上跟他聊上几句,聊足球,聊比赛,穿插着聊一些工作;客户还没有看到其他的任何竞争对手的邮件之前,已经充分的接收到了我的消息。 贴近沟通习惯:同中国一样,80后开始慢慢成为公司的骨干,80后很明显大部分是手机一族,国外并不比中国差,至少我的客户大部分如此。快捷,隐私,口语化,少一些繁文缛节,这样的沟通方式绝对是80后所推崇的。相信大家深有感触,跟我们接触的采购人员,采购经理,甚至是其他的中层管理都已经慢慢的80化,这是趋势,所以,手机沟通也将是趋势。 掌握客户动态:很多国外客户是有微信的,微信是有朋友圈的,有些客户还是蛮喜欢更新一下朋友圈,我们就可以掌握到很多信息。就在前几天,某客户要考察中国的几家供应商,约好了要来考察我们,结果呢,由于有几家很集中,客户居然暂时放弃了考察我们的计划,当然客户也说了除非我们能做到他们的价格,否则他们就不来考察了,因为集中在一个区域内的三家,基本上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不会因为旅途而劳累。我们并没有给客户降价,于是谈判算是停滞了。但是客户有微信,我们也一直没有放弃邀请他。当客户在工厂的时候,拍了一段视频发到了朋友圈,是工厂的仓库,非常大。我们就评论,big!客户很快就回复了,cheaap!很明显在刺激我们。于是打算给客户开一个玩笑:the same price,order,to me。(笑脸符号)。客户居然很快找我们聊天了,问是不是真的可以做之类,于是谈判重启,约定时间来考察。 当然千万不要让这些东西成为骚扰,无论什么沟通方式,谈客户,跟踪客户的原则不变:说对客户有用的信息;能说到客户心里的话![收起]
...[全文]
1
0
mic-fan
mic-fan
2015-11-06 09:09:55
问答

关于平台中国制造网,大家了解吗?

很多人认识阿里巴巴,认识环球资源,但是一直默默无闻低调的中国制造网却一直在外贸b2b占有一席之地。大家了解吗?[收起]
...[全文]
2
0
已经是最后了
mic-fan
mic-fan
2016-12-05 10:04:21
如有问题可以加我扣510657160[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6-12-05 10:03:37
注册不用,但是上传产品需要营业执照。[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6-05-18 17:30:51
别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运营平台和产品上,而更多地放在客户跟进处理。[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6-05-05 13:01:40
加油!平台运营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6-05-05 12:58:02
也不是完全,具体还是要看人,有些受过很良好的教育就还好点。我有个朋友之前只做尼日利亚的等市场,了解到很多确实会这样。[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6-05-05 12:56:18
嗯嗯,具体还是要看人,这只是对于区域的概论。[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6-04-27 22:37:55
额,谁跟你说中国制造网用于国内,晕死。中国制造网一直都在做跨境电商。[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6-03-07 23:14:43
你这边主要做什么产品?建议做中国制造网付费会员,因为会员联合了国际知名权威检验认证公司瑞士SGS集团 等,由国际权威认证机构作为第三方,独立对供应商进行实地审核认证,用以帮助中国供应商在中国制造网上更好地展示企业的实力,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买家的关注和信赖。另外推广成本也比较固定,都是售卖固定前十位广告位,增强曝光。[收起]
...[全文]
0
0
mic-fan
mic-fan
2015-11-08 23:23:09
我入这行不深,了解没你深刻,特别是阿里巴巴,我不知道你对mic了解怎样。但是你说的问题也确实存在。b2b只是一个工具,而不能当做外贸的全部,很多外贸新人就会陷入你所说的误区,做的好可能还能有点成绩,欣慰。做不好就是浪费精力,而且对于平台这么模式产生偏见,但是阿里和mic在b2b行业也都在寻求改变,出路。阿里淘汰劣质供应商,搞信保一达通垄断物流,做大数据收集客户信息等。mic海外建仓,国外本土化发展,展会加强深入和搜索引擎网络社区合作等。我觉得现在b2b平台已经有点走向变质,好与坏不能单单只看效果或其他某一方面。未来b2b还是趋势,只不过在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同时,平台也要随之转型。[收起]
...[全文]
0
0
已经是最后了
暂未发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