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报税”的讨论在卖家圈中迅速升温,普遍感到焦虑与紧张。继10月底和11月初的税务短信提醒后,11月中旬迎来了第三轮税务核查通知,打乱了准备黑五的节奏。
第三轮税务核查的监管力度明显升级。最近,有卖家在广州和深圳地区收到了税务风险核查的通知。与之前不同,这次部分卖家不仅收到短信提醒,还有税务机关正式下发的《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在收到通知后5日内提交相关资料。
此次要求提供的资料清单更加严格,主要包括:2025年7-9月的原始销售订单、结算清单及动账明细;同期公司银行流水(需含公章PDF及Excel版本)、各收款平台流水;2025年1-9月完整的收入、成本及费用明细账;对应期间的采购合同、付款凭证、物流单据及发票等;其他税务机关认为必要的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核查范围不再仅限于第三季度,而是扩大至2025年1-9月的全部经营数据。一旦系统比对发现申报收入与平台上报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卖家的过往经营记录也将受到追溯核查。
自跨境电商平台向税务机构定期传输交易数据以来,卖家的销售收入已基本实现“透明化”。以往未合规申报的卖家,现今很难不被系统识别并纳入核查名单。
对于卖家而言,重点不在于“数据差多少”,而是尽快整理好所有业务单据与财务账目,主动配合税务机关的核查要求,以避免影响店铺正常运营,甚至面临罚款或被列入异常名单。
针对当前情况,业内人士为不同卖家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如果已收到通知,应优先关注5天的回复期限,尽量在时限内备齐材料,建议按“平台流水→银行流水→财务账→合同/发票/物流”顺序整理,确保数据链条清晰、逻辑一致。
如果尚未收到通知,但历史申报不完整,建议立即自查实际销售额与已申报金额,审视成本费用是否合理,如有差异,建议通过更正申报、主动补税等方式降低潜在风险。
对于考虑通过“注销公司”逃避问题的卖家,已有案例显示,即使公司完成注销,税务机关仍可要求恢复登记,补缴税款并完成正常申报后,方可重新进入注销流程。税务责任并不会因主体注销而自动终止,提前清理历史问题才是稳妥的选择。
在当前环境下,税务合规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卖家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第三轮税务核查已然到来,后续的轮次将不会遥远。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