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针对小额包裹的“全球围剿”正在悄然升级。继美国“800美金小额包裹”政策取消后,欧盟也对150欧元免税政策下手了。
近日,欧盟突然宣布将原定于2028年实施的小额包裹免税取消政策,提前至2026年初生效。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所有进入欧盟的中国包裹,无论价值多少都必须缴纳关税和处理费。
同时,德国宣布自2025年11月24日起,所有从中国进口的跨境电商小额包裹,无论货值多少,都需统一缴纳23%的增值税,还将同步取消此前“对货值低于22欧元货物免征增值税”的政策。
那些曾经依靠 “小额免税” 政策红利起家的电商平台和企业,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被迫重新审视、调整和改写出海剧本。

一、欧盟将提前对“小额包裹”征税
根据近期欧盟财长会议披露的消息,各国财政部长已在布鲁塞尔达成一致,希望最早自2026年起对所有低值进口包裹征收固定税费作为过渡,目前该政策正提交欧洲议会审议。
有消息指出,该政策的具体细节将包括:
全面取消免税门槛:所有来自欧盟境外的包裹,无论货值高低,均需履行申报并缴纳相应关税与增值税。这一政策将从2026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步实施。
新增“小包裹处理费”:每个进口包裹将额外收取约2欧元的处理费用,用于支付海关清关与检验的相关成本,该收费标准预计在2026年底全面推行。
强化海关审查力度:欧盟各国将借助数字化海关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重点对Temu、Shein等平台的包裹进行监管。
未来可能采取机场集中抽检或智能风控筛查模式,法国巴黎此前推行的 “高强度包裹查验” 机制或将成为重要参考。
据了解,欧盟批准这一项提案,这将对中国零售商造成重大影响。而面向欧洲的跨境电商,或将从“极致便宜”转向更合规、更本地化的发展路径。

二、多国陆续调整“小额豁免”关税政策
欧盟之外,多国也在加速收紧小额包裹政策。从美洲到欧亚,跨境电商行业再次感受到全球税收紧缩浪潮的寒意。
美国800美元、欧盟150欧元、智利41美元、墨西哥50美元、越南290元人民币——这些曾经的免税门槛被逐一取消,意味着无论商品价值高低,跨境直发均需缴纳全额税费。
1、德国
据德国财政部公告,自2025年11月24日起,所有来自中国的电商包裹将统一征收23%的增值税(VAT),并全面取消原有的最低免税额度(此前为22欧元)。
这一政策标志着中德跨境电商贸易税收环境的重大变革,预计将使中国商品在德国的售价平均上升23%,直接影响到中国跨境卖家的市场竞争力。

2、英国
据报道,英国计划在11月26日预算案中宣布取消针对价值不超过135英镑(约180美元)进口包裹的关税豁免。业内专家称,该政策漏洞每年造成6亿英镑(约8亿美元)税收损失。
3、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拟对非欧盟地区货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包裹,征收约25列伊(约5欧元)固定费,政策预计2025年11月实施。虽欧盟推动2欧元标准,但罗马尼亚倾向提前采用更高费率。
4、墨西哥
1月1日起,取消中国商品50美元以下的免税门槛;8月15日起,对来自未与其签署自贸协定国家、价值低于2500美元且通过快递或包裹服务运送的进口商品上调关税税率,从原来的19%调高至33.5%。
5、智利
10月25日起,智利取消41美元以下包裹增值税豁免,全面征收19%增值税。500美元以下包裹免关税但缴增值税,500美元及以上则缴19%增值税和6%关税。智利税费征收模式同步转变,由海关清关核验征收,改为电商平台下单时代收代缴,监管更直接严格。
6、俄罗斯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政府计划自2027年起对跨境小包裹加征增值税。根据调整路径,俄罗斯将从2026年开始逐步降低跨境包裹免税额:先由现行的200欧元降至100欧元,2027年进一步降至50欧元,并预计于2030年全面取消免税门槛。
7、泰国
2026年1月1日起,泰国对所有电商进口商品征税,即便1泰铢商品也无免税待遇。2024年7月起,泰国已对1500泰铢以下进口商品征增值税,数月新增税收20亿泰铢。
三、跨境卖家该何去何从?
全球海关正进入“严监管时代”,合规运营已是生存必需。长期来看,具备海外仓布局、多市场运营、产品差异化优势的卖家,将在行业整合中脱颖而出。
1、从"低价直邮"转向"本地化运营"
从本土化角度,通过加强本地化履约能力和布局海外仓,可以提升物流的竞争力,减少对小额豁免政策的依赖,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减少风险。
中小卖家可选择与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商合作,降低前期投入;实力较强的卖家可考虑自建海外仓,提升控制权。
比如建立欧洲本地仓,从本地发货。优先选择德国、波兰、西班牙等物流枢纽国家。德国仓辐射西欧,波兰仓成本较低,西班牙仓覆盖南欧。
2、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可以考虑减少低价小件商品的出口,增加高单价、高利润商品的比例,以此来分摊关税成本。
同时,根据关税成本的变化合理调整商品定价,在保证一定竞争力的前提下,尽量覆盖增加的成本,对冲部分关税压力。
尝试放弃低货值、低利润的商品,转向高客单价、高附加值的产品。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通过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建设,提升溢价能力,增强消费者黏性。
3、从"单一市场"转向"多元化布局"
同时拓展多元化市场,结合自身实际拓展各国市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积极开拓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以抵御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
4、从"短期套利"转向"长期经营"
卖家应关注市场变化,做好风险预案,以应对可能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加强对目标市场政策法规的研究和理解,确保自身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同时做好相关的税务合规, 积极了解目标市场的税法和海关规定,如及时注册欧洲VAT税号等,可联系MJCM极速办理合规。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与其焦虑政策变动,不如主动拥抱变化:布局本土、升级选品、合规运营,在规则重构中寻找新的红利增长点。
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全球围剿”,是一次阵痛,但也是一次契机。各位卖家们都要提前做好全面的布局准备,从“低价内卷”转向“价值突围”,争取在瞬息万变的跨境市场中彻底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