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议会以619票赞成、26票反对和46票弃权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提案,决定取消150欧元免税政策,并开征增值税。这一变革致使依靠“小额免税”起家的电商,被迫重写出海剧本。
政策变革的背后
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进口150欧元以下的包裹总量达46亿件,相比2023年增长一倍,其中91%来自中国,平均每日约有1200万个小额包裹借免税优惠进入欧盟市场,给海关监管带来极大压力。部分跨境电商卖家通过分包等手段避税,造成税收漏洞。基于此,欧盟果断出手改革。
长久以来,欧盟实行价值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免税的政策,旨在简化海关流程、促进小额贸易。但如今这一政策面临调整,大量低价值商品的涌入,不仅给海关监管带来沉重负担,还引发了诸多问题。据欧盟委员会数据,2023年因免税政策导致增值税损失达74亿欧元。
新政策要点解读01包裹费用调整
新政策规定,直邮至消费者家中的小额包裹,每件征收2欧元统一费用;先运至欧盟境内仓库储存的包裹,则按每件0.5欧元收费。
02关税与增值税新规
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关税豁免,自2028年3月1日起,平台需代替欧盟消费者承担货物进口时的关税和增值税缴纳责任,增值税和关税在平台收到货款时即需缴纳,并计入销售价格。进口一站式服务中心(IOSS)的150欧元门槛也将取消,允许更高价值商品申报。
对中国卖家的冲击
01成本显著增加
这一政策调整,对中国卖家而言,成本增加首当其冲。原本享受免税优惠的商品,如今需缴纳增值税与额外费用,利润空间被压缩。若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商品价格上,商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会被削弱,可能导致销量下滑;若自行消化成本,利润又会受损。
02物流配送挑战
物流配送方面,新规实施后,海关申报与查验流程将更加繁琐,货物通关时间可能延长,物流时效难以保证,消费者收货时间推迟,进而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增加卖家因物流问题产生的售后纠纷。
欧盟强化监管后,低价值包裹查验率从原5%提升至15% - 20%,清关时效从1 - 2天延长至3 - 5天,物流延误可能导致买家退货率上升10% - 15%。
03合规运营压力
在合规运营层面,卖家需重新审视税务规划,确保准确计算并缴纳增值税,及时了解欧盟各国具体税收政策差异,按要求进行申报。
同时,要配合平台完成相关税务信息的对接与操作,避免因不合规面临罚款等处罚。IOSS/OSS系统需按成员国分别汇总数据,若卖家同时在德国、法国销售,需分别匹配两国税率(如德国19%、法国20%),申报错误可能面临20% - 40%的罚款。
中国卖家的应对之策
01优化供应链降本
面对政策调整,中国卖家可尝试优化供应链,与供应商协商降低采购成本,从源头缓解成本压力。
02提升产品附加值
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创新设计、提升品质,让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03合理布局海外仓
合理布局欧洲海外仓,虽然使用海外仓需支付仓储费等费用,但可享受较低的包裹处理费,还能加快配送速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从行业发展看,欧盟此次取消小额免税政策,是跨境电商行业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各国对跨境电商监管的加强,行业将告别过去依赖低价与税收优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迈向注重产品品质、服务质量与合规运营的精细化发展阶段。
中国卖家唯有积极适应政策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欧盟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