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到次年2月,天气逐渐转冷,冬季的寒风笼罩着整个北半球,导致北半球取暖器需求量的增长达到高峰。
自从2022年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价格飙升,并且气温骤降,限制室内暖气供给,欧洲人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冬天。中国的保暖产品如电热毯、秋衣秋裤、法兰绒睡衣等,成为了这一阶段的“阳光”,在欧洲的需求持续上升。
今年情况稍有缓和,但在10月20日,欧盟召开会议,决定自2027年底起全面拒绝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一决策意味着欧洲的能源市场将会发生巨变,从便宜稳定的俄罗斯供能转向美国价格较高的进口能源。
会议结束后,被认为是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天然气出现了明显上涨,价格从30欧元/兆瓦时飙升至50欧元/兆瓦时。此时,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与进口自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差距明显,基础设施建设的额外成本也将进一步加大能源终端价格。
由于政府的能源价格上涨,民众面临诸多压力,开始转向使用其他取暖方式,造成木材价格也随之上涨。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受能源供应结构调整影响,尽管欧洲多国的天然气储备勉强达标,但采暖季开启后,天然气价格仍环比上涨45%,使家庭取暖成本急剧增加。英国媒体某份报道指出,100瓦的中国电热毯一晚费用仅需0.42英镑,而传统暖气开启一晚的费用高达16英镑,二者之间的成本差距巨大。
如此显著的成本优势使得中国的电热毯迅速成为欧洲市场的“硬通货”。多个权威媒体在2025年11月的报道中提到,受天然气价格上涨的影响,当地消费者抢购中国的“过冬八件套”,尤其是电热毯因其高性价比受到青睐。
中国的老牌电热毯品牌彩虹在这股寒风中实现了零出口的突破,出口额在2022年达到32万美元,2023年更是增长510%至195万美元。这些电热毯以其可折叠、节能、环保及智能恒温等特点,快速打入欧洲市场。
在英国的TikTok上,DOWNCOOL可穿戴式电热毯火爆,将电热毯变成可调节的发热衣,舒适且便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销量激增。
如今,对取暖的需求不仅限于人,还有宠物。人们越来越关心宠物的健康,宠物取暖也成为跨境卖家必须布局的一部分。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球小家电市场规模达到2543亿美元,预计在2024年至2028年间将继续增长,市场规模到2028年将达到3100亿美元。
随着欧美冬季取暖需求的持续增加,中国的取暖家电出口热潮还将持续,并伴随供应链带来的价格优势。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