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跨境电商行业受国际政策变化的影响出现了剧烈波动。首先,美国邮政暂停了对于中国包裹的收寄服务,其后,特朗普政府迅速反转了关于“800美元以下货物关税豁免”的政策。与此同时,欧盟也计划对低价值进口商品加征税。这些政策变化使依赖欧美市场的跨境卖家倍感压力,同时也引发了行业的新思考:在单一市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新兴市场与本地化服务来重构全球商业格局?
农历新年过后,美国市场的一项新政策使得跨境电商从业者感到沉重。自2月4日起,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虽然三天后因系统问题该政策又被调整,但这次“政策闪击”暴露了单一市场的脆弱性。
欧洲市场也是动荡不安。预计2024年,涌入欧盟的低价值包裹中,有超过90%将来自中国。针对急剧增加的包裹量,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新的重大政策,计划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对于依赖跨境直邮的小型卖家而言,这场“关税风暴”无疑是一次生死考验。一些企业开始转向T11清关或海外仓布局,而国内政策也及时出台: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货物可享有“离境即退税”待遇。应对欧美政策变动,海外仓模式的运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市场冲击,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物流效率,从而为企业中长期建设品牌带来积极影响。
在全球多元化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的吸引力日益凸显。东南亚与拉美市场表现出惊人的增长潜力。根据谷歌与淡马锡的最新报告,2024年东南亚电商交易额预计将突破1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越南等市场的增速超过80%,成为潜在的“爆单引擎”。该地区的年轻人口比例高,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消费者对中国商品性价比的认可,为卖家创造了良好的商机。
拉美市场同样表现强劲,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显示,该地区电商市场年增长率不断上升,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欧元。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已经成为卖家分散风险、拓展业务的重要阵地。
在应对不确定性政策冲击方面,加深本地化策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其推出的本地化履约服务通过“官方仓库加第三方仓库”的灵活方式,提升了履约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纸品公司蓝漂的成功出海案例展现了本地化策略的可行性。早期,蓝漂选择Shopee作为合作平台,针对当地消费者对包装的偏好进行了本地化设计,并通过Shopee的本地化履约服务,优化了物流流程,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品牌忠诚度。
蓝漂坚信全面的本地化将是未来竞争中的关键。他们计划在团队运营、产品视频等多个方面实现本地化,以更贴近市场。
随着东南亚市场海外仓和本地化履约模式的普及,卖家可以发挥显著的优势。通过本土快速发货和优化物流成本,本地化履约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增强了卖家的市场竞争力。这种模式还支持灵活的售后政策,帮助卖家高效运营和品牌建设。
主营鞋服和家居类的卖家振博分享道,在本地化履约模式下,他们的订单量在2024年实现翻番,且95%以上的订单能当天发货。Shopee官方数据显示,在去年11.11促销期间,本地化履约服务销售额增长了8倍。
展望未来,振博计划进一步优化本地化履约服务,并扩展到巴西市场。Shopee也将出台三大支持政策,帮助更多卖家借助本地化履约的优势,拓宽跨境品类。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反映了对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同时也显示出新兴市场的活力。Shopee的本地化履约模式为行业指明了方向:用更快的物流反应和更深入的本地洞察,在不确定中寻求增长的稳定性。
然而,本地化只是起点。未来的竞争将是供应链韧性、品牌溢价与数字化能力的综合较量。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全球化从未消失,它只是以更分散、更灵活的方式存在。”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