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注意:哪些易受到函调影响?

为打击涉及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负责退税的税务机关需对有疑点的出口货物进行真实性审核,函调是常用的处理方式。

函调是什么?为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并有效防范骗取行为,国家税务总局依据骗取出口退税的特点,制定了管理办法,要求退税部门向出口企业的供应商所属税务机关发函,调查其是否存在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简单来说,函调是指退税所在地税务局向出口企业的供应商税务机关发函,询问物流、资金流及纳税情况的真实性;接收函件的税务机关会根据实际核查进行回复,协助审核。函调实质是国家防范骗税的一种手段。

哪些出口企业可能被函调?

1. 连续退税额度超标:从同一供应商购买商品的出口业务,连续6个月累计申报退税额超过50万元,且出口企业、供应商及出口商品均达到一定风险级别。从新增供应商处购入一般风险商品,自首次申报起连续6个月内,累计申报退税额超过50万元。针对一般风险商品,本月的退税申报额超过50万元且环比增幅超过100%。跨商品大类的出口一般风险商品,连续6个月累计申报退税额达到50万元以上,且从同一供应商购进的一般风险商品累计退税额超过10万元。

2.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委托代办的生产企业出口商品跨大类,也可能引发函调。

3. 税务预警与关注企业:涉及国家税务总局的预警信息,包括预警出口企业、供货企业和商品等。关注企业和商品的出口者和供应商均属关注范围;首次出口关注商品或初次从关注企业购入该商品的出口行为。

4. 业务异常与疑点:如换汇成本过高,出口数量和价格异常,跨境贸易结算异常,首次申请退税的企业可能触发函调。工厂异地或出口业务额大也会提高被函调的风险。

5. 举报线索:税务系统内部或外部部门提供的涉嫌骗取退税线索,以及业务真实性存疑的情况。

出口退税函调的处理:企业收到函调后,需填写退税函调信息表并按照相关步骤操作。包括弄清楚货物出口的具体日期,报告货物滞销情况,保存相关票据;办理合同和货物出库手续;配合外加工企业准备必要的合同及单证。仅在税务函调完成且无问题的情况下,出口企业才能完成出口退税业务。因此,平时的资料整理及账务处理会直接影响退税进度,企业需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以确保符合真实情况。

发布于:2025-04-28 09:42:01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