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6政策已经正式取消,导致卖家的成本显著上升。尤其是Temu,以往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现在由于这一政策的变动不复存在。
对此,Temu采取了相应措施。本周早些时候,Temu提高了价格,并增加了“进口费用”,这些费用在中国发货的商品订单上直接显示,价格占商品总价的130%至150%不等。
根据外媒报道,Temu在5月3日宣布将停止通过平台向美国客户直接销售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未来美国市场的销售将由本地卖家处理。目前,Temu上仅显示从美国仓库发货的半托管产品,而之前由中国直发的全托管商品普遍标示为“缺货”。
Temu停止中国进口的原因是因为5月2日中国取消了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货物的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待遇。值得注意的是,T86政策取消后,所有包裹都需按照适当的报关类型报关,并缴纳应有的关税和其他费用。一些国内品牌也停止向美国发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选择退出美国市场。
对于所有跨境卖家而言,成本的上升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供应链和定价策略。有卖家的商品价格已上涨超过一倍,并且普遍出现了发货延迟的情况。
然而,亚马逊平台上的卖家如果涨价,可能还会面临购物车丢失和转化率下降的问题。有卖家请求亚马逊修改购物车算法以应对这一情况。最近,有一位年销售额超5000万的亚马逊卖家发现,尽管商品价格上涨25%,但购物车仍正常显示。
另一些卖家则表示,虽价格上涨25%,亚马逊并未抑制他们的产品,这让他们认为亚马逊可能已经放宽了购物车的限制。据反馈,部分头部卖家即使将产品价格上调20%至25%,其亚马逊页面的Buy Box功能仍能正常显示。
不过,亚马逊目前尚未对此明显的态度转变提供解释。有卖家认为亚马逊的妥协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头部卖家对平台的贡献较大,亚马逊可能需要平衡与这些重要卖家的关系。其次,亚马逊也许意识到关税增加给卖家带来的压力,必须提供一定的价格调整空间。最后,许多卖家因涨价而失去购物车,市场份额受到影响。因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价格调整。
然而,单纯涨价并非长久之计,依然可能导致消费者流失。有卖家的反馈显示,涨价超过25%依然可能导致购物车丢失。在这种情况下,卖家需要思考如何在成本、定价与销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合理的应对策略包括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价格,若产品需求高则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可能较低;每次提价幅度不宜过大,比如每次提价约0.3美元,观察3至5天的市场反应;涨价后需优化产品描述、图片及评论,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总的而言,面对成本上升的挑战,卖家们需要灵活应变。除了合理调价外,优化供应链、拓展多元市场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