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税影响下,中国卖家放弃赴美生产

在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的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到美国生产是否成为了一种新的可能?

近期,有自媒体博主宣扬低成本成为美国本土制造商的新方法,即把尾端组装线搬到美国,引发了很多业内讨论。

在美国创业的华人Shawn表示,一些品类在美国做供应链末端的组装、加工并不新鲜,已存在多年。只是今年随着加征关税以及小额包裹关税政策的变化,很多跨境电商从业者才开始注意到。

例如,许多POD(按需印刷)企业在国内低价采购T恤、杯子等,在美国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印刷。POD厂家能在美国扎根,是因为其生产流程高度成熟,甚至可以全自动生产,避开了许多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障碍,如人工成本高、本土供应链缺失等。

而其他制造业工厂,似乎很难承担在美国生产的高额成本。2022年,美国发布了《芯片与科学法案》,鼓励半导体和设备制造企业在美国建厂。媒体报道称,到2024年8月,响应美国投资案的企业中,约40%的项目已出现进度延误或暂停。

近期,有在美国的华人自媒体博主展示了美国的组装生产线,视频中有工人在组装橱柜,看起来操作很简单。他宣称,成为美国本土制造商并不需要巨额投资,只需租个仓库、搭几个工作台、招几个工人便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易于联系到做尾端组装的工厂,许多华人声称能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一些分析认为,在美国加征关税的情况下,企业将成品运至美国销售需支付高额关税,而若将零部件运到美国进行组装,则相对可减少支出。但她特别指出,零部件在美国组装的工作不应太复杂,因为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华人在美国所做的尾端组装加工厂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做到大规模生产。Shawn透露,这些工厂的员工规模通常不超过二十人,若要扩大规模,需重新考虑投资回报率和运营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大中型企业在美国可能面临多方面的法律风险,包括环保、劳动、安全、税务等问题。相较之下,小微企业因规模较小,未必易受到法律执行和起诉,但如果使用先进的工具,可能会提升其被起诉的可能性。

在美国对华关税飙升至145%的背景下,一些跨境电商从业者开始探寻在美国生产的方法。有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希望在美国建组装线,以便在产品上贴上“Made in USA”的标签,从而享受税收减免和提高产品溢价。

不过,贴上“Made in USA”标签并不简单。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规定,该标签的产品必须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制造。若仅在美国进行尾端组装,显然不符合 FTC的要求。

此外,在美国生产的成本高于国内,企业需评估“Made in USA”所带来的溢价是否能够抵消这些高成本。

根据调查,许多企业表示并未打算在美国建厂或将尾端组装迁至美国,反而更倾向于在关税较低、成本较低的地方进行生产。

随着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很多人选择观望。部分买地产的中国人希望建海外仓或追求“Made in USA”的标签,但多数人只是为了投资。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也尚未看到较大的动静。当前,咨询美国投资建厂的客户甚少,许多人对收购美国工厂的可能性存疑,因为这涉及庞大的成本、难度和风险。

总的来看,随着关税税率的波动,企业对进行巨额长期投资的信心受到影响,尾端组装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尚待验证。

发布于:2025-05-08 11:56:17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