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美关税已降低;坏消息,美线运价飙升,舱位供不应求。
外贸从业者对此感到不满:这次涨价实在来得太突然、太猛烈。
在中美互降关税后不到24小时,各大航运公司纷纷宣布提升美线海运费。
比如,MSC从6月1日起,最高将推出2000美元的大柜旺季附加费,调整后美西基本港费用达到6000美元/大柜,而个别内陆点多式联运(IPI)费用甚至飙升至9700美元/大柜。
赫伯罗特也宣布自6月1日起,美线运费将上涨3000美元/大柜;达飞则在6月1日至14日期间,美西运费将调整至6100美元/大柜,美东运费调整至7100美元/大柜。
美森轮船自5月22日起,对涉及从中国上海、宁波和厦门发往美国的所有大柜上涨1500美元/大柜;长荣在5月15日至5月31日期间推涨GRI,增幅为700美元/大柜,并在5月23日再次推出旺季附加费,幅度为1500美元/大柜,总计上涨2200美元/大柜。
在美线焚舱涨价后,产生了连锁反应。据财联社报道:“中东、非洲航线同样面临爆舱问题,有项中东业务提早10天订舱都没有舱位,运价上涨了10%到20%。”
老实说,很多低价值商品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涨价。
外贸从业者们此时心情复杂:关税降低带来订单回暖,但美线运价上涨,舱位依然很紧张。
一、为什么价格暴涨?
1. 关税下降后,大量被压抑的采购需求集中释放。
2.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商家抓紧90天的窗口期,导致“抢运潮”出现。
3. 此时恰巧是外贸的旺季,传统的旺季(如圣诞备货、开学季)加上原有库存的消耗,使得货量大幅超出平常。
4. 船公司掌控定价权,在需求激增时,集体提升运费,并收取拥堵附加费、燃油附加费等。
二、外贸从业者应如何应对?
1. 选择更有利的外贸条款
如EXW、FOB条款中运输成本由客户承担,因此对运费问题的担忧较小。若客户坚持其他条款,应在合同签订前与客户协商,明确当前海运费波动较大,报价仅供参考,或约定一个运费区间,超出部分按实际结算。同时,可将航运公司涨价的通知提供给客户作为依据。
2. 若客户觉得运费过高
① 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以降低客户成本,先说明涨价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多个方案:
- 分批订舱:优先发运畅销产品,后续追加常规产品,最后观察关税变化。
- 弹性调整运输周期:优先选择慢航次,搭配部分快船舱位以确保核心产品及时到港,采用混合运输方案,与其他客户拼箱等。
② 引入第三方物流进行比价,提升透明度
可多询问几家货代,为客户提供多方价格对比表,让客户自行评估。如客户仍有疑虑,也可建议其自己寻找货代,实践比说教更有效。
③ 调整报价结构以缓冲运费冲击
就像购物普遍体会的,若商品89,邮费10,感觉昂贵;然而若商品99,包邮,则会更容易下单。因此外贸从业者可适当提高货物价值,降低运费,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整体成本结构,降低客户对运费的敏感度,更有助于促成合作。
尽管反馈显示,因库存压力及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美国客户大多仅仅是单方面地下单。
三、总结
最后,我想说,在这种焦虑的氛围中,许多外贸人对美国市场持悲观态度,认为90天仅是美国的一段缓冲期。
对于我们普通的外贸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
1. 抓紧做好目前的工作,及时催促订单,确保发货,善用这90天的窗口期。
2. 外贸企业应长期致力于摆脱对单一美国市场的依赖,发展新兴市场,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