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冲突刚缓和,Temu就变脸了。5月12日,Temu买手通知卖家:“基于关税谈判向好,美国全托准备回归中,请各位商家及时备货到仓。”并建议把热销商品备货量增加30%到40%。
不少转向Temu Y2模式的卖家迫切想知道:之前转Y2的还能继续做全托管吗?Y2是Temu推出的半托管新模式,其物流头程由海运与海外仓备货变为小包直发,其余流程与原先的半托管模式相同,由Temu平台履约。
Temu的全托管是随着T86一起,在5月2日正式取消的,同时推出了Y2。但仅仅10天,就宣布全托管回归。为何卖家不待见Y2,宁愿回到“卷得冒烟”的全托管?
Y2是卖家给平台做慈善?自2月份特朗普第一次举起“关税大棒”以来,全托管的命运就不太乐观。随着T86在5月2日被取消,圈内人都认为,小包直邮将与全托管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谁都没想到,Temu竟在此时推出了Y2模式,为小包直邮“续命”,并承接了全托管退出之后的产品与流量真空。
尽管同为小包直邮,但Y2却是半托管模式的一种:在承接了全托管的流量之后,还要撑起半托管的销量。半托管商品由于关税的加征,头程物流的费用也随之上涨,一位卖家表示:“如果买手不统一调价,商品链接算是废了。”而由于价格上涨,半托管商品的销量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因此,Y2是一种相对折中的模式,较长的备货时间让卖家省去了仓储与库存压力,同时在部分物流服务商提供包税空运渠道的情况下,原先的半托卖家可以更加灵活地发货,而Temu也给到了Y2商品更大的流量权重和扶持,以高曝光率提高单量,摊薄单票运费成本。
但从全托转Y2的卖家们发现了其中的猫腻。首先,关税成本就从平台转嫁到了卖家身上。在全托管模式下,平台会承担运费与关税,而Y2模式下,卖家需签署关税连带协议,尽管平台会提供协助,但卖家仍需自行申报,如果申报错误或低报货值导致海关罚款,卖家需要全额承担。
其次,Y2商品到达美国之后,卖家还是要有海外仓做中转,“原本以为的直发是直接送到用户手里,结果还是要自己找海外仓发尾程。”但卖家无法亲临考察海外仓的履约以及售后能力,寻找靠谱的美国海外仓发货也是一大难题。很多海外仓甚至不愿接受Y2货件。
最终的尾程虽有平台负责,但费用还需要卖家支付,如果因清关问题等导致订单超时,卖家将被平台罚款并承担客诉损失。有些尝试过Y2的卖家很不满:“Y2就是给平台做慈善,实际上就是不包头程的全托管。”
吃过Y2亏的卖家们反而觉得全托管 “真香”。在宣布全托管回归之后,30%的Temu买手已经删除了Y2营销机器人,转向筹备全托管商品库。在关税降低之后,美国站客单价30美元以上商品的搜索量上涨50%,全托管复购率比Y2高2倍,有望抢占Y2模式的30%市场份额。
消费者对于全托管回归也感到兴奋。一位留美的中国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全托赶紧复活,我要买买买!”除了低价,物流时效也是美国消费者更乐于选择全托商品的原因。
尽管海外仓半托管可以降低空运带来的高昂运费,本土发货也提高了物流时效,但批量备的货必须是爆款,意味着商家需做前期的测品,这会限制商品种类。然而小包直邮的全托管不需要测品,卖家只需按需发货,即使销量不高,也有盈利空间。
不过此次回归,Temu对全托管2.0设置了更严格的资质审核门槛。有买手提到回归全托管的商品需提供“非中国制造”的原产地证明,这对以白牌商品为主的中小卖家而言合规压力不小。同时,短时间内全托管商品的销量也难以恢复到T86取消前的水平。
Y2模式不仅在全托管离场时承接流量,在全托管2.0回归之后也留在了半托管的流量池内,似乎让Y2成为中小卖家的唯一选择。但许多卖家对Y2的长远发展依然不乐观:“特殊时期的兜底方案罢了,很难长久。”
卖家Jojo在尝试Y2店铺不到15天就“宣布倒闭”。另一位卖家鑫威认为:“Y2模式基本无法产生利润,成本高于传统半托。”
Temu也在极力“止血”,试图通过Y2削减关税带来的成本,同时提高供应链韧性。随着关税降低,Y2、全托及半托的成本都在下降。卖家们质疑:“比时效比不上半托,比价格比不上全托,那Y2不就是个笑话?”
事实并非如此,尽管Y2的诞生是应对关税之举,却在无意中解决了Temu供应链上的一些合规问题。Y2模式要求货物真实从中国直发,并通过延长时效来减轻消费者的期望,同时强制使用平台面单,提高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
这对卖家有积极意义。许多中小卖家因为平台流量倾斜而不得不使用虚拟仓,而现在Y2延长了物流时效,半托管的门槛降低了,让全托卖家有机会合规尝试。而原本的海外仓半托管卖家也能借助Y2做快速测品。
有观点认为,全托管对于Temu有着无法磨灭的历史功绩,如今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转向半托是趋势。但看来,Temu给每一种模式找到了用武之地。对于卖家来说,从全托管、半托管到如今的Y2,像是一场压力测试,具备供应链韧性的卖家才能完成转型。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