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再遭查扣,损失惊人达2.4亿元!

近日,美国海关宣布将“在途货物”关税豁免期限从原定的5月28日延长至2025年6月16日。表面上看,这是为卖家留出一段短暂缓冲期,实则监管高压并未放松,尤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更加严苛——4月9日至10日装船的中国产品需在原10%关税基础上加征10%附加税,并强制使用HTS代码9903.01.25申报。同时,海关也明确表示将严查滥用豁免行为。

正当跨境卖家忙于抢抓窗口期、重新调配发货节奏时,美国监管机构的另一重拳也接踵而至。据CBP(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与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通报,2025年2月他们在芝加哥港口查获近200万件非法产品,估值高达3380万美元,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近期,美国芝加哥海关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联合查获了一批未经授权的产品,共计近200万件,估算零售价值约3380万美元。据通报,这些产品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原计划发往美国多个州,部分产品存在申报资料不全、描述模糊、价值低报等问题,未能提供FDA要求的上市前授权文件,且部分涉及未经授权使用注册商标。

这是2025年以来,美方对高敏感商品联合执法的又一案例。根据CBP代理局长的表述,此类产品存在生产信息不透明、成分未经审核等潜在风险,美方将继续与FDA协作,强化进口商品的合规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海关总署也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查验数据:共查获价值295亿韩元的涉嫌非法转口商品,其中97%最终目的地为美国。

韩国方面指出,在相关案件中,部分中国产品通过“转运加工”“贴标出口”等方式,被标注为“韩国制造”并出口至美国,涉及商品包括电池材料、监控摄像头零部件等。

对此,韩国海关已启动与美国CBP的联合调查机制,并表示已将相关企业及责任人移送检方处理,未来将继续加大对高风险行业链条的监管强度。韩国方面强调,不仅将加强事中拦截,也计划对已进入物流体系的可疑商品加速排查处理。

从近期芝加哥查扣案到韩国的调查,再到关税政策持续调整,可以看出多个国家正在加强对商品原产地、成分、标签、知识产权等合规要素的联合监管。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跨境商家面临的通关环境也更趋严谨。

业内人士表示,跨境卖家在享受短期政策缓冲之余,也需格外关注商品标签规范、报关申报真实性及合规证明的完整性,提前审视潜在高敏感品类的通关合规链条,从源头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随着全球主要通关口岸加强合作与数据对接,违规操作的识别速度与应对力度正在逐步提升,企业合规能力正成为长期经营的基本保障。

关税政策波动之下,不仅海关严查已经是既定趋势,海运价格也迎来巨大波动。根据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数据显示,5月30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5172美元/FEU和6243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57.9%、45.7%。

原因在于,“抢出口”继续推动运输需求保持高位,总体运力规模基本恢复到“关税战”前的水平,但舱位供给仍然紧张,部分港口出现拥堵情况,市场运价大幅上涨。

不少卖家表示,虽然关税降了,但近期海运价格持续暴涨,报价更是时刻在变,柜子抢不到,十分紧张。在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后,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商卖家赶在90天的窗口期紧急出货,美线海运热度上升。

一位卖家直言,现在的海运价格直逼疫情时的水平,报价是一直在上升。据悉,各大船司也发出了6月份的涨价函,计划从6月1日起每40英尺的大柜最高加收2000美元的旺季附加费,相当于两周内运费上升156%。

根据一位货代发出的通知显示:“根据船公司的最新通知,美国&加拿大头程海运费6月将会大幅上涨。市场将持续处于爆仓状态,船公司会有大量的甩柜计划。”一位卖家表示。

业内人士预测,6月下旬若市场供需进一步改善,运价上涨幅度将得到控制。迈入旺季,卖家对于物流端的变化也要更加警惕,及时与货代做好沟通,避免错过旺季。

发布于:2025-06-04 20:38:33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