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针对钢铁产品进口的限制新方案。这一举措犹如在国际贸易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为了保护振兴欧盟钢铁产业并为与美国谈判关税提供筹码,欧盟拟将免关税进口钢铁的配额削减一半,并对超过每年1830万吨配额(原配额3300万吨)的进口钢铁征收50%关税。这部分进口目前是免关税的,这一举措相当罕见这将使欧盟的关税水平与其他主要市场(美国)接轨。这50%的关税将叠加在现有的进口关税之上。 若有必要,欧盟委员会可能实施特定国家的配额或进口限制。
欧盟核心举措:配额、关税与溯源“三管齐下”
●在配额方面,欧盟将可免税关税进口到欧盟的外国钢铁配额,从2024年的3300万吨大幅削减至每年1830万吨,降幅高达47%。这一数量相当于欧盟2013年进口的钢铁总量,意味着大量原本可免税进入欧盟市场的钢铁,将面临高额关税的阻碍。
●关税调整上,欧盟更是“重拳出击”。对所有超过配额的钢铁进口,关税税率从当前的25%大幅提高至50%,并且这50%的关税将叠加在现有的进口关税之上。这一举措将显著增加超额进口钢铁的成本,使得进口商在进口时不得不谨慎权衡。
●与此同时,欧盟还加强了对钢铁产品原产地的追溯管理,防止进口商通过转运等方式规避关税配额。新增对原产地(熔炼和浇注)可追溯的要求,进口商需申报原始钢铁“熔炼和浇注”地。此前,中国等国家部分钢材通过第三国加工再出口欧洲。
欧盟委员会希望尽快实施这些措施,最迟在2026年7月1日前付诸实践,以取代将于2026年6月到期的钢铁保障措施。
各方反应:支持与反对声音并存
欧盟内部态度复杂欧盟工业事务专员斯特凡·塞乔纳表示:“这是一项非常严格的条款,在欧洲尚无先例。”一旦该条款实施,欧盟市场上只有约10%的钢铁可免关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塞若内称:“欧洲钢铁行业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业内对于这一举措的态度较为复杂。短期内,提高关税等防御性措施或许能为本土企业提供一个缓冲期,获得业内代表的支持。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抬高欧洲下游产业(如汽车制造、电力设备)的成本,损害最终消费者利益和这些行业自身的全球竞争力。而且,贸易保护主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钢铁业在效率和能源成本方面的结构性问题。
潜在影响:行业震荡与贸易格局重塑
●对欧盟钢铁行业的影响
若提案获批,短期内欧盟本土钢铁企业可能获得一定的喘息机会。高额的关税和严格的配额限制,将减少国外低价钢铁的进口,为欧盟钢铁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长期来看,下游产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不容忽视。汽车制造、电力设备等下游产业对钢铁价格较为敏感,钢铁成本的增加将导致这些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可能会导致欧盟下游产业的市场份额下降,就业岗位减少。
●对全球钢铁贸易格局的影响
“熔炼与浇铸”规则尤其针对中国通过土耳其等国转运钢铁的行为,可能会对中国钢铁出口欧盟产生一定阻碍。中国钢铁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出口策略,寻找新的市场和贸易渠道。
此外,欧盟此次动作或有效仿美国之势,美方已将关税/配额延伸至光伏、电动车等领域。当前欧盟面临产业衰退与外部竞争压力,不排除将关税工具扩至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此举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加剧贸易摩擦。各国可能会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导致全球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和不稳定。
欧盟此次钢铁进口限制提案,是产业安全与贸易自由之间的艰难权衡。后续发展需关注欧盟理事会、议会的审议情况以及欧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需提前预判供应链变化,积极应对潜在的成本与市场波动,在这场国际贸易的风云变幻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浙江贸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