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托运人突然放慢了发货的步伐,整个市场似乎进入了“暂停”状态。这并不是货物难以销售,也不意味着订单减少,而是大家都在观望。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货代公司也面临挑战。
一方面,托运人纷纷“暂停发货”,另一方面,货代行业却在悄然经历并购潮。那么货代能否扛得住?
自从最近一轮关税波动以来,托运人一直在重组其供应链,货运代理公司也不得不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在第一季度的混乱后,第二季度很多托运人选择暂停发货,以更好地理解持续的关税变化对他们供应链的影响。
4月份,某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向分析师表示:“一些客户已经暂停或减少了从中国供应商的采购,以降低关税风险,这导致从中国出口的海运订舱量下降。”实际上,在4月2日宣布互惠关税前,许多托运人为了抢在新关税生效前发货,进行了提前发货,但在此后暂停了新的出货计划以减少库存。托运人反馈,这些库存足够维持至少两个月。
然而,关税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就在互惠关税公告发布7天后,美国政府宣布对大部分互惠关税实施90天的暂缓执行,并几周后将对中国的关税从145%下调至30%。某公司首席执行官称,随着关税的下调以及90天的暂缓执行,中美航运似乎正在回暖。据观察,最近几天的预订量相比过去四周增加了50%以上,与关税之前的时期相比,预订量也增长了两位数。
这些货物可能是最初被托运人暂停的货物。90天之后,这波出货潮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但若再次出现不利的关税变化,托运人可能会继续按下暂停键。
对于货运代理而言,托运人的观望策略无疑会影响其收入及交易量,特别是在受关税影响最大的航线上,例如中美航线。不过,贸易航线的变化正在发生,因此货代在第二季度的收入和交易量可能不会像之前预期的那样遭受严重冲击。
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确实看到业务正在向东南亚转移。虽然无法确认这种转移是否完全替代或存在轻微的体量下降,但整体趋势显示货运量基本持平,不会大幅下滑。”另一位集团首席执行官则表示:“供应链重构正变得更加复杂,这反而大幅提高了物流成本,这对货代公司来说是一个积极因素。”
随着托运人在全球范围内多元化采购地点,货代和托运人之间的关系愈加重要。货代往往扮演着贸易顾问的角色,随着托运人运输模式的变化而调整。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曾指出,在疫情前,全球货代业务中有约35%的海运和空运量来自于中美航线,预计到2024年,这一比例将降至25%以下。此外,货代因其在通关流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倍受青睐。
一位首席执行官在第一次财报会议中表示,自2025年初以来,贸易法规的频繁变化导致海关报关流程的复杂性增加,使合规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另外,另一位财务官也表示,客户在通关业务方面的兴趣有所上升。
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中,货代公司在维护客户关系的同时,也发现市场格局正在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某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的合并正式获得监管批准。
通过这次收购,某集团在全球运输和物流领域实现领先,面临的全球供应链挑战使得客户更加需要可靠且灵活的全球服务和产品网络。虽然这笔交易是目前最大的一笔并购,但其他货代公司也在通过并购来进入细分市场或扩展新地区,以应对全球贸易的变动。
在协助托运人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格局时,货代公司通过并购不断重塑市场格局。虽然某公司的收购使其成为全球最大货代公司,其他公司并购也在增强其服务能力和地域覆盖,更好地帮助托运人重构供应链。
在关税波动、需求反复、并购加速的背景下,货代既是参与者,又是被推动的角色。那些能够真正理解托运人需求、具备灵活调整能力、并通过技术和网络构建韧性服务体系的货代,可能在动荡中立足,甚至借此跃升。
巨头竞争的格局已经成形,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货代没有出路,关键在于,是选择被动应对,还是主动重构价值。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