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促销价格隐藏,低价争夺战升级!

若说往年 Prime Day 的核心是 “比拼促销力度、争夺流量红利”,那么 2025 年的这场大促,更像是一场 “价格内卷战”。卖家们不仅要陷入无休止的折扣拉锯,还得时刻提防系统报错带来的各种变数。

今年,亚马逊对参与促销商品的定价要求明显提高,许多卖家应该都收到了相关通知。简单来讲,核心有三个要点:

1. 商品折扣必须比当前售价或促销价低至少 20%;

2. 商品价格要满足与非 Prime 价、系统参考价、90 天历史中位价等多个维度的让利对比;

3. 折扣价不能高于过去 30 天最低成交价,且不得高于其他信誉良好零售平台的售价。

这些规则看似清晰,实际操作中却暗藏不少变量。亚马逊平台表面上设定了严格门槛,系统后台的折扣判定机制却在收紧尺度。

社群里有不少卖家提到,Prime Day 刚开始就状况连连。一位卖家说,大促启动后,亚马逊接二连三地要求调低折扣。一开始要求 20% 的折扣,没过多久又要求增加到 22%、25%,最后干脆让我涨到 30%。他去询问账号经理,得到的答复是 “系统抓取到了历史最低价”。

但这解释让他很不认同 —— 系统要求的价格比产品真正的历史最低价还低,更离谱的是,每隔半小时,系统要求的价格就变一次,这让他不由得担心:难道要一直降价下去?

他还提到,BD 活动也受了不小影响:“现在 BD 也被要求再降折扣,不然就撤掉标识,直接下架。”相关社群里,很多卖家都碰到了这种“系统不稳定”的情况。

卖家 A 吐槽:“昨天还显示 20% 的折扣好好生效着,今天就变回原价了,促销标也没了,点进去系统还报错,说最低折扣得涨到 34%。我这产品从上架到现在从没搞过促销,一直卖原价,系统却算出个历史低价,还让我在这个基础上再降。”

卖家 B 也说:“上周刚做完 BD,当时卖 31.99,后来恢复原价 39.99,昨天系统还能接受 31.99 的报价,今天就非要降到 27.19 美元了。”

总结大家的反馈,现在 Prime Day 促销设置主要有三个麻烦:

1. 折扣要求 “变来变去”,波动频繁,根本摸不准规律;

2. 历史最低价怎么算的搞不清楚,系统抓取的范围模糊,卖家没法准确判断定价;

3. 就算报上的促销价看起来没问题,也可能突然失效,出现促销标消失、系统报错、重新报等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卖家不仅要让出更多利润,还得时时刻刻盯着系统,以应对促销政策的临时变动。而这种不确定性,在争分夺秒的大促期间,无疑成了卖家最沉重的成本压力。

另外,今年PD促销活动的主页面有个重大变化 —— 所有参与大促且带有标签的产品,在该页面上的价格信息都被隐藏了!这和往年的情况截然不同。

此次主页面隐藏价格的调整,与持续升级的价格折扣要求之间,形成了一种看似矛盾却又相互关联的状况。平台一方面不断提高折扣要求,逼着卖家降价参与促销;另一方面又在主页面隐藏价格,减弱了价格对消费者的直接吸引力。

有卖家分析,页面改版后价格被隐藏,意味着在当前庞大的流量面前,其实没必要把价格压得过低。因为价格不显示时,消费者浏览商品时的理性程度会降低,往往更倾向于 “看中就买”。

不少卖家觉得,亚马逊或许是想让卖家避免陷入过度内卷的恶性价格竞争。在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下,卖家难以像以前那样单纯靠压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而需要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等方面。

但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让卖家左右为难:按照折扣要求持续降价,可能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可能亏本;坚持合理定价,又可能因为不满足折扣要求而拿不到促销标识,错过流量。

这让卖家的定价策略变得更复杂,需要在满足平台规则和保障自身利益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总的来说,主页面价格隐藏和价格折扣要求的变化带来了不少不确定性,也对卖家的应变能力和运营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卖家如果想在不依赖低价竞争的情况下提高销量,应该更多地关注产品展示和宣传文案:优化产品图片,写出更有吸引力的标题和描述,突出产品的独特优势,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促销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下单!

发布于:2025-07-11 16:16:36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