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非洲转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国际合作战略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该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关键矿产的战略格局,深入分析了非洲在转型矿产资源供给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了中国深化对非矿产合作的系统性战略路径。报告旨在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推动中非高质量合作提供科学支撑与政策建议。

非洲是全球能源转型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图源:网络
当前,全球正加速迈向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这一深刻变革高度依赖铜、锂、钴、镍、稀土、铂族金属等八类能源转型矿产。这些矿产构成了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风电装备、氢能技术等清洁能源产业链的物质基础,其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各国战略博弈的焦点。由于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与加工能力高度不均衡,特别是钴、铂族金属等关键资源在非洲大陆高度富集,非洲在全球绿色转型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正日益凸显。
报告提到,非洲是全球能源转型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规模大且呈增长态势:
■刚果(金)拥有全球超过54.55%的钴储量,2024年其钴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超75.86%,直接影响全球动力电池原料供应;
■南非和津巴布韦的铂族金属储量占全球储量的79.26%,在高端制造和氢燃料电池所需的催化剂原料供应中起决定性作用;
■几内亚拥有全球25.52%的铝土矿储量,是中国铝产业的主要进口来源。
与此同时,非洲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同样巨大,为绿色智慧矿山和低碳冶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然而非洲矿产资源的开发长期面临多重挑战。报告分析称,考虑到资源高度集中化带来的资源开发两极分化、加工环节缺失带来的产业链结构性断裂,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电力短缺等问题,非洲多数国家面临低端锁定困局,资源出口附加值低,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此同时,尽管非洲国家正在通过强化本土化加工的政策导向,提升资源主权和本土制造能力,但相关政策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在非投资风险,进而加大非洲矿业发展和低碳转型的资金缺口。
面对日益迫切的全球能源转型需求和更加复杂的国际贸易合作环境,中非能源转型矿产合作潜力巨大。能源转型的本质是资源、技术、产业的深度重构。非洲的资源潜力与中国的制造能力、绿色技术具有高度互补性。深化中非矿产合作,不仅是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现实需要,更是支持非洲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
全球能源转型离不开中非在资源、技术和产业上的深度合作,如有意在非洲开展矿产、能源相关投资,有非洲公司注册、财税维护等企业服务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