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亚马逊秋季大促如期举行,活动覆盖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16个站点。日本站率先开启,活动持续至10日,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活动则延续至13日。尽管活动规模庞大,很多卖家却反映“比平时还冷清”。
社交媒体上的反馈显示,许多卖家抱怨:“广告投入大,但销量却不成比例”以及“利润低得离谱”,这似乎成为2025秋季促销的普遍现象。
小V认为,今年秋季促销未能“爆发”的原因在于亚马逊流量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站内广告的竞争日渐激烈,头部品牌凭借预算优势几乎掌控了优质流量,而中小卖家即便加大投放,往往也处于“曝光多、转化少”的尴尬状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最近在一些市场恢复了与Google Shopping Ads的外部投放合作,希望通过“买流量”来尝试弥补站内增长的瓶颈。然而不少欧洲卖家反馈,尽管曝光提升,但成交却依然没有好转,这意味着自然流量已经见顶,而流量成本不断攀升,转化效率正在降低。
卖家普遍遇冷的原因可归结为三大因素:
一是促销节奏重叠,消费者已经感到“疲惫”。从夏季的Prime Day到开学季,再到10月的秋季促销,消费者几乎没有休息期,导致他们在前几轮活动中已完成大部分购物。此时再次推出促销,除非极具吸引力,否则难以刺激需求。
二是消费能力降低,冲动型购买减少。根据普华永道报告,美国消费者的节日支出预计同比减少5%,礼品支出甚至下降11%。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即使折扣再大,消费热情也难以恢复。
三是卖家数量创历史新高,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数据显示,中国卖家数量首次超过亚马逊全球活跃卖家总数的50%,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许多卖家只能依靠低价来争夺市场份额,但利润空间却被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秋季促销更像是一场“防守战”,卖家的目标不是单纯的销量增长,而是尽量稳住利润。
面对高昂的流量成本和广告回报率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始重新重视站外渠道的作用。如果想在下一次促销中抢占先机,可以考虑新的策略。
1. 从“烧广告”转向“内容创作”,站外的推广和短视频营销成为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Reddit、YouTube Shorts和TikTok等平台,分享品牌故事和真实的用户评价更加能吸引消费者。
2. 精准控价与分层促销,不应盲目参与全场活动,而应该结合自身库存与利润情况,优先推动高转化率的产品,通过分层折扣实现更高的利润。
3. 抓住节后回流期。每次大促结束后,往往会出现“补单潮”,消费者会在对比后重新购买心仪的产品,卖家可以提前布局,争取在广告成本下降期间获得更多的自然流量。
小V总结:从“抢单”转向“稳增长”的转型。2025年的亚马逊秋季促销,既充满热闹,又揭示了残酷的现实,增长红利正在消失。未来的大促,将不再是比拼折扣和投入的能力,而是比拼智能的资金使用和精准的流量引导。
无论是新卖家还是老卖家,在流量日趋冷淡的情况下,唯有善于布局站外和讲好品牌故事才能在下一轮旺季中实现真正的爆发。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