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大神们,您好!我在3C产品广告推广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希望能够获得您的指导。我的产品在推广了一段时间后,依然稳定在大类200名左右,始终难以突破前100名的位置。以前的表现有不少亮点,比如自然流量占比长期超过50%,核心大词的自然排名一直稳定,大词的CPC竞价也低于类目平均水平。
之后,我咨询了一位亚马逊讲师,他建议我增加SD(展示型广告)和SB(品牌推广广告)的投放,认为我过于依赖SP广告,流量结构不健康。因此,我做了调整,最初SB广告的转化率良好,我当时感觉像发现了新大陆,逐渐将预算倾斜给SB广告。
但随后出现了问题:原本表现良好的SP精准大词广告开始恶化,CPC升高,转化率下降;尽管SB广告的转化仍然不错,但几乎没有自然流量带来。现在整体链接的自然流量占比不到10%,广告依赖度高达80%,其中SB广告占据90%以上。链接排名也下滑到了200名开外。
我目前的广告结构和预算分配情况如下(预算充足):SB广告占25%,SP-精准长尾词占30%,SP-广泛匹配占15%,SP-自动紧密匹配占25%,SP-自动同类商品占5%。我也尝试重新推出大词,减少SB广告预算,但效果有限,当前唯一转化好的依然是SB广告,一旦调整预算整体销量就下降。
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您会如何思考破局?是否应该继续坚持SP广告?如何平衡SB带来的即时转化与自然流量的恢复?非常感谢您的时间和建议!
结论先行:
SB和SD对自然排名的提升作用没有SP那么显著,虽然各人感受不同,这很难验证。但在内部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除了SP,其他广告不利于排名提升。
广告有盈亏平衡点,高于此点即为亏损,低于此点则为盈利。广告投放要有“正收益”,即能够带来盈利的广告投放应持续增加,而不能一味亏损。
正收益的三种情况包括:广告出单本身盈利,广告出单不赚不亏以维护排名,广告出单亏损但为自然排名提供支持。通常情况下,SB和SD广告不应在亏损时过度依赖,因为这会直接导致自然订单的减少。
在调整预算时应及时修改,最好将SB广告的预算从25%降至10%,SP的精准匹配和关键词预算提高到60%,剩余部分可以分配给自动匹配广告。此外,重构SP广告架构,聚焦在核心大词和精准长尾词上,增加竞价力度,以便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通过这些行动,及时调整预算,有效地监控和分析关键指标,包括SP广告曝光量、核心大词自然排名和自然订单占比等,将会对整体广告策略有帮助。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