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推出了多项新规,直接影响卖家的核心利益。这些新规表面上看是对促销规则的调整,实际上却隐藏了成本陷阱。卖家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可能会面临利润缩水的风险。
01 启用价格保护机制
最近有消息称,亚马逊将推出“购物车2小时价格保护”机制,表面上看是消费者的福利,实际上让卖家陷入困境:消费者在加购后2小时内若下单,即使卖家调价或结束促销,仍需要按照加购价结算。虽然此规则不直接适用于秒杀等活动,但可能导致折上折的漏洞,促销结束后若叠加优惠券,消费者可能会以双重优惠价成交。
例如,当秒杀活动结束后马上设置20%优惠券,未留出2小时的缓冲期,某些订单可能在秒杀价格的基础上再享受20%的优惠。这种价格保护与新促销的叠加效应,将会导致卖家利润直接缩水15%-20%。
应对策略建议包括:促销结束后至少要间隔2小时再创建新优惠;使用“阶梯优惠券”替代直接折扣;设置优惠券时要考虑加购价格保护机制,做好2小时的费用预算。
02 6月Coupon再次改革
6月2日,Coupon的新规出台,每创建一张Coupon美国将扣除一笔不可退还的预付费,并且若产生销售还需额外收取佣金。这一费用结构的变化极具颠覆性,旧政策是按实际使用量收费,而新政策变为“预付+抽佣”的双轨制。
优化建议为:测算后发现,售价在$24以下的商品应继续使用Coupon策略;高客单价商品则应优先使用Prime专享折扣或秒杀。
03 BD/LD费用新政
自2025年6月2日起,亚马逊美国站将实行新的秒杀规则。在非旺季活动期间,促销的时长、费用模式及结算规则都将全方位革新。非旺季时,卖家可自由选择1-14天的促销时长,而旺季的促销日期与时长仍为固定。
费用结构的变化计算公式为:最终费用 = $70 × 天数 + 销售额 × 1%(最高 $2000)。
优化建议指出,LD活动销售额$8000是临界点,若低于此数新规更具优势,而高于此数则原规则更具优势。BD销售额越高,活动费用增加的比例也越高,最高活动成本达到$2980。新规产生的影响在中小卖家和大卖家之间也是有差异的。
中小卖家方面,价格保护的叠加效应将导致单笔订单利润暴跌15%-20%;而Coupon的预付费和抽佣则使得低成本策略变得无效。但对于售价在$24以下的商品,可以借助新政策带来的红利。
大卖家则可以利用现有的优势,借助供应链和算法来应对BD/LD成本的激增。亚马逊的新规正在重塑卖家生态,推动运营升级。中小卖家需要在成本之间保持平衡,并深耕供应链与差异化,而大卖家则应依靠算法优化,将新增成本转化为品牌溢价。行业的洗牌加速,唯有严格合规、精细化运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