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马逊中国商品的价格涨速已经超过了通胀率。根据外媒的报道,数据分析公司DataWeave的独家分析显示,从今年1月至6月中旬,美国亚马逊平台上1407种中国制造商品的中位价格上涨了2.6%,显著高于同期核心消费品类CPI所显示的涨幅。
路透社报道称,从1月至6月中旬,亚马逊在美国售卖的1400余种中国商品的中位数价格上涨了2.6%,而美国5月的核心商品CPI同比仅增加了1%。这明显超过了美国截至5月的核心商品通胀率,并且从5月起涨价加速,显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正对消费者产生影响。
数据平台SmartScout的统计显示,自4月第二周以来,亚马逊上近1000种商品的售价已上调,平均涨幅接近30%。根据DataWeave的统计,在2025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受影响的商品涵盖了厨房用品、办公文具、电子配件等多个类目。其中一款名为绿潘的中国产不粘锅价格涨幅接近100%,而另一款汉美驰牌电热水壶的价格上涨超过45%。这些商品大多由第三方卖家在亚马逊上出售,占亚马逊平台商品总量的62%。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成本的上升,部分电商卖家正尝试通过调整供应链结构来规避关税影响。一些亚马逊卖家已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同时也出现了“产地更名”的现象以规避关税。尽管亚马逊试图淡化这一影响,称涨价产品仅占平台前10万热销商品中的1%,且多为6%以内的小幅微调,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和依赖低价策略的卖家而言,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当前,美国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10%的基础关税。然而,自6月23日起,美国新一轮针对钢铁的加税正式生效,这意味着涉及厨房电器、五金杂件等商品的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从2025年6月23日起,美国政府对一系列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重点包括钢铁和铝制品(税率提高至50%)、汽车及零部件(税率维持25%)、以及太阳能、医疗设备等高科技领域(税率正在重新审定中)。这将直接导致包括厨房小家电、五金、户外工具等在内的竞争力品类的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美国6月的消费者信心意外下跌,反映了公众对高关税可能对经济和就业市场带来冲击的持续担忧。美国信用报告机构环联的数据显示,由于关税政策引发对物价上涨的忧虑,美国消费者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信心正在恶化。
根据美国谘商会公布的数据,其消费者信心指数在6月下降5.4点至93,低于外媒调查中所有经济学家的预期。这一指数的回落几乎抵消了5月份因中美达成临时缓解关税协议所带来的反弹。
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分析显示,2025年上半年由于关税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预计将让普通美国家庭承担额外支出压力,每户年均增幅在320至480美元之间,影响尤其显著的为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群体。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研究也指出,特朗普对从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将影响多种商品的消费价格。
如果企业将一半的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美国部分消费者的支出价格可能上涨0.8%;而若企业完全转嫁这些成本,则支出价格可能上涨1.6%。在消费意愿方面,大额商品的购置意愿表现出分化,购车的意向保持不变,而计划购房的消费者数量有所减少。
早前数据显示,美国5月的零售销售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同时,预计未来一年内,认为利率会上升的消费者比例攀升至57%,为202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自特朗普政府重新启动关税政策以解决贸易不平衡、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增强国家产业基础以来,美国消费者信心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彭博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家指出,6月的消费者信心几乎抹去了5月的全部反弹,关税依旧是最大的担忧。随着某些商品在夏季可能面临价格上涨,消费者的焦虑情绪将进一步加剧。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制造商面临更高的投入成本,并且将大部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