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跨境电商还是少数人的“游戏场”。但随着“暴富”、“高回报”、“利润丰厚”等字眼的不断涌现,瞬间成为了所有行业的焦点。然而,这个看似充满机遇的领域,却成为了不少新人小白的“亏损集中营”。培训机构的花言巧语仿佛一颗颗诱人的“毒苹果”,让不少人误入歧途,少则亏损几万,最多的甚至血本无归!
骗局①:“零成本代运营”
据《新京报》报道,安徽合肥的王先生就因跨境电商“零成本代运营”项目陷入诈骗圈套,差点血本无归。王先生在浏览短视频时,看到了一则宣称“无需货源、无需仓储、无需投资”的跨境电商广告,声称通过开设虚拟店铺即可“轻松赚钱”。他回忆,当时未投入任何资金,只需根据视频指导下载手机软件并在对方链接上注册了一个所谓的国际店铺。起初,王先生的小额投资确实获得了“盈利”,他逐渐增加投资额度。然而,随着投资金额的增大,王先生发现账户中的“盈利”数字持续虚增,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时他才意识到其中的异常。
尽管如此,王先生并未立刻停止投资,反而仍然被对方的“承诺”迷惑,继续准备将21.65万元现金快递给诈骗分子进行所谓的“操作”。合肥市反诈中心民警及时介入,成功拦截了王先生,并通过劝导让他认清被骗的现实,最终放弃了该投资项目。
骗局②:虚假电商管理软件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案,关于TikTok也频繁出现此类骗局:诈骗团伙通过精准投放广告,利用“副业刚需”和“跨境电商风口”等话题吸引有副业需求的用户。在深圳公安发布的案例中,小刘看到“如何做跨境电商”的广告后,下载了伪装成电商管理软件的APP,并在“导师”指导下注册了“国际版抖音店铺”。诈骗团伙通过伪造后台数据和虚假订单制造盈利假象,以“推流扶持”等名义引导小刘不断充值。最终,小刘在平台关闭前损失了160万元,才意识到被骗。
从一开始的“轻松赚钱”到最终的血本无归,跨境电商的骗局已不再是偶然。这些看似轻松的机会往往会变成致命的陷阱。跨境电商的复杂性和信息混乱为骗局提供了温床。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与资讯,新手卖家很容易迷失方向,难以分辨真实机会与虚假诱饵。同时,平台众多、规则各异,让卖家在选择时陷入困境。
因此,对于新手卖家而言,首要避免踩到“雷区”。
信息渠道:认准官方来源
卖家应优先依赖官方渠道,如平台官网、官方公众号等,以便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政策变动和平台规则。选择这些可靠的信息来源可有效降低风险,避免被误导或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市场选择:寻找蓝海市场
许多卖家在选择市场时常被“大市场”的诱人前景所吸引。例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面临合规压力、政策波动等问题,导致进入门槛逐渐提高,利润空间收窄。因此,对于初入跨境电商的卖家而言,选择竞争较少的“蓝海市场”更为理智。例如,东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跨境电商的蓝海市场。数据显示,东欧的电子商务市场在2025年将达到57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9.32%。相较于西欧和北美,东欧市场的竞争压力较小。
同时,进入东欧市场时,选择合适的平台至关重要。作为东欧地区知名电商平台,eMAG成立于2001年,业务覆盖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拥有超过900万的活跃用户。该平台具有低竞争高回报的优势,目前中国卖家占比不到10%,市场红利期依然存在,平均客单价86美元,销售速度快,非常适合新卖家入驻。
eMAG提供免月租、年费、押金等优惠,卖家可享受广告额赠送、中文经理服务等支持。值得一提的是,eMAG近期还推出了新的招商福利政策,为新入驻卖家提供三大优惠,包括免费仓储、广告资金支持、促销折扣与优惠。
跨境电商是一片金矿,然而在这片市场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才能找到真正的机会。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