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汇款不合规正在引起监管重点关注。过去一年,从新加坡汇款到中国的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报案攀升,引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下称“新加坡金管局”)的注意。
近日,新加坡警方称,从去年到今年12月15日,警方共接到超过670起汇款到中国后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报案,涉及金额约1300万新元(约合近7000万元人民币)。
新加坡金管局12月18日发布声明称,从2024年1月1日起,本地持牌跨境汇款公司暂停使用非银行和非卡渠道向中国境内个人汇款,只可以通过银行、银行卡网络运营商或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汇款到中国,不得通过海外第三方代理汇款。这项规定为期3个月,至2024年3月31日。
01
新加坡暂停部分向中国汇款渠道
12月19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8日宣布,从2024年1月1日起,本地所有跨境汇款公司暂停部分服务三个月,不得通过海外第三方代理汇款到中国。
根据新加坡金管局的声明,暂停使用的仅是非银行和非卡渠道向中国境内个人汇款,公众还是可以通过银行、银行卡网络运营商或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汇款。
新加坡金管局表示,此前有报告称,有个人(主要是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国公民)通过新加坡汇款公司向中国汇款后,资金被执法机构冻结在收款人在中国的银行账户。目前尚不清楚资金被冻结的原因。
据悉,为了让客户少付汇款费,新加坡汇款公司一般会找海外第三方代理汇款到中国。在绝大多数时候,通过这些渠道汇出的款项都会顺利转到收款人在中国的银行户头。
然而,近几个月来,一些通过这类方式汇款的公众却面对银行户头被冻结的情况。截至12月15日,新加坡警方已接获超过670起涉及共1300万元汇款到中国后被冻结的案件。
02
使用第三方汇款平台存在一定风险
通常跨境汇款可以通过银行转账、银行卡、电子钱包、汇款公司或者第三方汇款平台。银行转账是国际汇款广泛使用的方式之一,大多数银行不收取服务费。但是资金到账慢,汇率没有优势,银行往往会收取较高的“点差”;而汇款公司能提供快速转账、较优的汇率及更低的费用,但存在一定风险。
如果牵涉地下钱庄,一旦被查,账户存在被冻结风险。客户在新加坡以新币打款至第三方机构的新加坡账户,其对应的中方代理将人民币存入客户在中国的银行账户。一般汇款公司会通过银行或指定代理等渠道提供跨境汇款服务,这些代理可能又会委托收款人所在国的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打款。若第三方服务商没有遵守当地法律,当地执法机构可能会冻结第三方服务商和收款人账户。
还有报道称,近来汇款至中国不断遭遇冻结的事情发酵后,选择以第三方代理的方式汇款的顾客已大幅度减少。同时,也有更多人克服早前的刻板印象和语言困难,开始探索手机银行转账,以及市场上这几年陆续开发出来的汇款应用。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从境外银行汇入外汇超过5万美元,有严格的项目归属性质,例如捐赠、赡家款、遗产继承收入、境外投资收益等,需要严格的证明材料。而近年来,中国对于反洗钱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强。
02
新加坡政府、中国使馆多次提醒
上个月,新加坡人力部给雇主发电邮,对于中国籍员工汇款回国的事宜提出一些建议。
信中写道:人力部了解到,有些中国客工通过新加坡的某些汇款公司向中国汇款,但是,由于收款方账户疑似有不符合中国当地法律的行为,因此账户被中国执法部门冻结。
人力部信中指出,为了争取更好的汇率,汇款公司可能会通过的持牌代理,而不是银行,来提供汇款服务。这些持牌代理可能再通过在中国的其他第三方汇款。这或许不符合当地法律规范,导致第三方和收款人的账户被冻结。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再次提醒在新中国公民,高度警惕通过非银行渠道汇款导致钱款被冻结风险,切勿通过汇款公司向国内汇款,务必选择正规银行汇款。
03
多开账户,有备无患
作为一名外贸人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银行账户关停,无法收付款;
签单在即,账户却迟迟没有开下来……
针对这样情况,建议运营离岸公司时,不要只开一个公司账户,最好多开几个账户作为备用账户。随着离岸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多,营业额越来越大,多备几个境外银行账户,有备无患。
第一,是为了规避国际贸易的未知风险。公司业务涉及多个国家时,首付款时难免会接触来自敏感国家及地区的款项。如果不注意规避风险,很容易被关停账户,账户一旦被关停可以紧急启用备用账户。
第二,是为了应对银行监管部门的审查。使用香港银行账户需要注意避免频繁公转私,大额资金快进快进出或者整进整出,这样的不合规操作很容易被银行检测到并判断为涉嫌洗黑钱,账户很可能会被注销或者关停,账户一旦被关停可以紧急启用备用账户。
做国际贸易不可避免要接触一些新的客户,因为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摸清新客户的底细。这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用公司常用的银行账户和对方结算,而使用公司的备用账户。
使用香港银行账户最好遵循这样的规则:对老客户使用常用账户收款结算,对新客户使用备用账户收款结算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卓瑞整理,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