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纤维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高电场作用下拉伸成细纤维的产物。该过程通过在电场作用下,将溶液或熔体喷射到接收板上,纺制出形态规则或无规则的纤维。由于纤维直径极其微小,通常在纳米至微米级别,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极高的孔隙率和较好的可调性。这些特性使得静电纺丝纤维在过滤、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技术成熟度提升:静电纺丝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逐步走向工业化应用。当前,静电纺丝设备和工艺的技术逐步成熟,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纳米级和微米级纤维,且纤维的性能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定制。
应用领域扩展:静电纺丝纤维的应用逐渐从传统的过滤行业拓展到医用材料、能源存储、催化剂载体、环保材料、智能纺织品等多个领域。尤其在生物医用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静电纺丝技术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原料多样化:随着技术进步,静电纺丝可以使用多种聚合物、无机材料甚至复合材料来制备纤维。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酯(PET)、聚氨酯(PU)等常用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且不断有新型材料被研发出来,拓宽了静电纺丝纤维的应用场景。
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31年全球静电纺丝纤维市场规模将达到2.52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5%。
全球静电纺丝纤维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基于2024年调研数据;目前最新数据以本公司最新调研数据为准)
全球范围内,静电纺丝纤维主要生产商包括HIFYBER、Donaldson、SPUR等,其中前三大厂商占有52%的市场份额。
主要驱动因素:
各种工业和消费品中对高性能、定制化材料的需求增加,推动了静电纺丝纤维的广泛应用。尤其在过滤、医疗、能源存储等领域,静电纺丝纤维凭借其优异的比表面积和可调孔隙结构成为理想选择。
主要阻碍因素:
静电纺丝技术涉及的设备和工艺技术要求较高,行业壁垒比较高。
行业发展机遇:
静电纺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工业化生产使得静电纺丝纤维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QYResearch是全球知名的大型咨询公司,行业涵盖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细分市场,横跨如半导体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分立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光伏产业链(设备、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料支架、逆变器、电站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及材料、电驱电控、汽车半导体/电子、整车、充电桩)、通信产业链(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子元器件、射频前端、光模块、4G/5G/6G、宽带、IoT、数字经济、AI)、先进材料产业链(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机械制造产业链(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气机械、3C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激光、工控、无人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