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受理了一份特殊申请:三位美国籍青年宗继昌、宗婕莉与宗继盛要求冻结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名下汇丰银行账户中的18亿美元资产,并追索其父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离岸信托权益。

这场争夺战的焦点,是一份2003年在开曼群岛设立的离岸信托。根据法律文件,宗庆后曾承诺通过娃哈哈集团分红向该信托注资21亿美元,三名子女每人应得7亿美元。

01

风暴中心:21亿美元信托的设立与争夺

信托文件显示,2003年宗庆后签署的《Letter of Wishes》明确约定:“待集团年可分配利润≥30亿元人民币时,优先注入信托,直至21亿美元足额”。这一条款将信托资金来源与娃哈哈境内公司分红直接绑定,形成了离岸信托与境内企业经营的特殊纽带。

截至2024年初宗庆后去世时,该信托账户余额约为18亿美元,尚缺3亿美元未完成注资。更关键的是,2024年5月账户中有110万美元被转出,成为三名原告指控“资产被不当处置”的直接证据。

宗馥莉法律团队迅速反击,向香港法庭提交了娃哈哈集团2023年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该账户实为东南亚市场拓展储备金。那笔110万美元转账是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团队提供了完整的发票和合同

“假如这个不可撤销信托已成立,宗馥莉并不是受益人,为什么能转出钱?”一位熟悉信托法的香港律师质疑道。这个尖锐问题直指案件核心——若信托合法成立,资金转移应受严格限制,而资金能被轻易转出,说明信托结构存在致命缺陷。

02

架构演变:娃哈哈海外资本网络的二十年布局

宗庆后的离岸架构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浪潮。1992年,当娃哈哈筹备上市组建杭州娃哈哈美食城募资2.36亿元之际,宗庆后悄然在加州注册Wahaha (USA) Group Corp。这家无实质业务的公司,成为宗氏海外布局的第一块基石。

1996年成为关键转折点。达能向娃哈哈注资4306.95万美元同年,宗庆后全家获得美国绿卡。这一时间巧合揭示了资本流动与身份规划的精密配合。随后通过英属维京群岛(BVI)注册的Horizon Sunrise母公司,宗氏家族构建起隐秘的资产持有平台。

离岸架构的操作路径逐渐清晰:境内资金通过贸易合同虚增成本流向离岸公司,再以投资名义购入海外资产。2023年初,Horizon Sunrise公司斥资2500万美元购入洛杉矶贝莱尔豪宅,该房产所在学区正是宗馥莉子女的入学地。

身份与资本的配合节奏耐人寻味:

2007年达能纠纷爆发后,宗庆后退回绿卡

2009年宗馥莉退出美籍

2013年三弟宗泽后在美国注册Zong’s family holdings公司

2024年宗庆后去世三周,其侄Jason在德州注册新公司处理资产分配

这种“需要时拿身份,风波后弃身份,资产由亲属代持”的模式,成为规避监管风险的典型路径。

03

资金通道:BVI公司参与境内分红的双重争议

BVI公司在娃哈哈体系中的核心功能,是接收境内企业分红并向境外股东分配。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大渠道:

第一,历史性资本转移。 1996年达能合资案期间,达能通过服务费、奖励股股利等名义,向宗庆后支付薪酬共计7100万美元。这些资金被分别打入宗庆后、施幼珍(妻子)、宗馥莉、杜建英(前助理)四人的香港银行账户。按当时汇率计算,这笔薪酬相当于5.8亿人民币,占2006年娃哈哈净利润10.7亿元的54%。

第二,持续性利润转移。 通过“三级商业模式”——娃哈哈直接与欧洲品牌商合作,跳过国外经销商与香港代理商环节。这种2013年推出的模式,缩短了供应链通路,但同时也为跨境资金流动创造了更隐蔽的通道。

当前法律争议的核心在于:这些离岸资产究竟是娃哈哈公司资产还是宗庆后个人财产?如果是前者,宗馥莉作为董事长有权追回;若是后者,杜建英的子女则享有继承权。这种法律定性困境,在1996-2006年间通过达能合作转移的资金上尤为突出。

04

三地博弈:跨境法律战中的制度冲突

随着诉讼展开,一场横跨中、港、美三地的法律战拉开帷幕,各地司法差异使案件走向充满变数:

杭州战场: 三名原告要求确认对娃哈哈集团29.4%股权的继承权1。按当前市值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原告已申请DNA比对,依据《民法典》第1071条主张非婚生子女平等继承权。关键争议点在于:宗庆后与杜建英2005年是否在美国结婚?若已婚,非婚生子女身份是否成立?

香港战场: 高等法院需依据普通法审查信托设立的“三个确定性”(意图、标的、对象)。但案件核心症结在于——信托资金来源于娃哈哈公司而非个人,这与典型离岸信托架构存在本质差异。香港法院的审理需等待内地法院对股权性质的认定,形成法律程序上的连环套。

美国战场: 杜建英以资产代管人身份申请冻结洛杉矶豪宅,美国法院已裁定临时冻结。但中美之间无司法协助条约,执行面临实质障碍。三位原告的美国国籍可能使其在子女抚养费主张上获得有利地位。

05

镜鉴启示:离岸架构在民营企业传承中的制度困境

这场争夺战暴露了中国民营企业跨境资产规划的深层风险:

资产隔离失效。 宗庆后设计的离岸架构理论上可防债权人及婚变分割,却未能阻挡血缘诉讼。信托资金与公司资产的混同,导致隔离墙被轻易击穿。

文件要件缺陷。 2003年信托文件由财务总监与香港信托公司签署,但未按香港《受托人条例》完成正式信托契约登记,留下“形式瑕疵”。2020年遗嘱仅由两名娃哈哈高管见证,无家族成员签字,亦无香港律师会签,效力存疑。

跨境税务风险。 涉及58家关联企业的BVI架构,可能触发高达20%的跨境遗产税率。而中美税务信息交换机制,使隐匿资产面临曝光风险。

“财富传承不只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横跨生命周期、法律体系与家族情感的长期战役。”一位家族办公室专家如此评价。宗庆后将最昂贵的难题留给了下一代——在伦理、法律与资本的交叉火力中,守护21亿美元的家族愿景。

贝莱尔豪宅的露台可俯瞰洛杉矶全景,这里曾是宗氏家族海外布局的地理象征。如今,它和三地法院的卷宗一起,成为这场百亿遗产争夺战的空间坐标。

当杭州的股权官司遇上香港的信托诉讼,再加洛杉矶的资产冻结,宗氏家族的财富网络在司法冲突中剧烈震颤。这场争夺战不仅是豪门恩怨,更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全球化浪潮中构建的离岸体系,在代际传承时暴露的制度困境。

离岸架构的螺丝,终究需要在国内法律与家族契约的双重扳手下拧紧

篇文章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2190

18548929338
联系方式:
18548929338
微信:
18548929338
邮箱:
brt_consulting@163.com
网址:
zllpmyyxxx_/?lz-ow_okgy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为大家提供银行开户、海外公司注册、离岸业务,海外财税政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