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上升的成本等因素,都在考验当下的跨境卖家们。然而,尽管如此,亚马逊依旧是跨境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平台!
根据数据显示,亚马逊美国市场每月收入高达34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70%,日本(37亿)和德国(32亿)紧随其后。目前,美国市场依然是亚马逊卖家们首选的地方,拥有最完善的物流体系、最高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渗透率。然而,这背后却伴随着佣金、物流费和广告成本的压力。此外,产品后端供应链的不稳定也让卖家们感到疲惫不堪。
近期,据圈内人士透露,广东的一家知名灯具公司因拖欠巨额货款而宣布跑路。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主要经营轨道灯、办公灯和平板灯等产品。此前,该公司曾举行招商会和发布招聘信息,并高调宣传拟赴纳斯达克上市。在今年4月份,该公司在短视频平台上活跃宣传,但不久后便出现了拖欠货款的情况,让不少卖家感到意外。
根据报道,这家公司的“表演式经营模式”被曝光,涉及的6家合作企业拖欠的款项总额高达4500万元人民币。其中,五家是来自佛山的铝材商,另一家来自江西,最大的一家欠款高达1300万元,最少的则是130万元。
初期合作时,通过低价销售营造出“产销两旺”的假象,企业取得了合作商的信任,随即开始采取远期支票、延期付款等手段,最终选择跑路。这使得大多数供应商陷入了这样的套路之中。
例如,佛山一家公司自2021年起供货,2023年10月时因欠款400万停止合作,后来又因某种“保证还款”恢复供货,最终却被拖欠1400余万元。另一家供应商称,从去年5月开始供货,前两个月交易正常,但到了7月,对方以资金紧张为由,改为一半现金、一半支票的支付方式,最终只留下无法兑换的空头支票。
更加严重的是,另一家公司不仅拖欠货款,还在微信中以0.01元标注“还货款”,态度极其恶劣,令人愤慨。
虽然警方已于6月16日立案,但受害合作商的货款依然遥遥无期。这一事件表面上只是灯具公司的失误,实际上却警示了数百个中小企业,也为跨境卖家敲响了潜藏在商业交易中的风险警钟。
跨境卖家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查清信誉,切忌轻信表面宣传,最好能进行实地考察,避免碰到“空壳公司”。在合同签署时,条款需明确;收款方式要选择安全的渠道,赊账交易须谨慎,以免遭受损失。此外,签约后也不能松懈,需保持关注客户动态及行业趋势,发现异常要果断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止合作。同时,不应依赖单一的供应链或市场,而应开发多条供应链、拓展市场,与不同的供应商合作,以确保生意的稳定。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卖家必须坚守产品底线,才能稳固市场地位。这首先要求卖家提升运营产品的能力,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来维持竞争力。其次,选品上应更加重视商品质量、口碑和复购率,而非单纯纠结于价格;最后,在产品供应链方面,卖家需要搭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快速响应库存需求,避免缺货问题的出现。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