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价继续上涨!四大航线齐上扬
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强劲上涨,主要欧美四大远洋航线运价全面攀升,推动SCFI指数上涨106.73点至1586.12点,涨幅达7.21%,实现连续第三周上涨。
从具体航线来看,在美国关税暂缓期内,中国出口商为规避潜在风险,纷纷抢运货物至美国,这一现象直接带动了美西、美东线运价的持续上涨,涨幅分别为5.95%和5.38%。
与此同时,船公司为了抓住这一波高运价机遇,陆续将部分原本服务于欧洲、地中海线的船舶调回美国线,这一举措也促使了欧洲、地中海线运价在前期下跌后出现反弹,涨幅分别达到14.12%和11.82%。
业内货代反映,当前中国至美国的抢运潮异常猛烈,舱位需求急剧增加,甚至达到了平时的三倍之多。
在美国内陆,部分地区的单个集装箱运价已经飙升至超过1万美元。尽管美国线运价目前呈现出短期效益,但航商们仍会积极调度加班船,以期在运价反弹时获取更多利润。
展望未来,业内普遍预计在6月底7月初之前,美线运价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能否实现船公司设定的超高涨幅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取决于加班船与回笼船的实际投入情况。对于运价走势,大型货代公司与欧洲籍船公司高层存在不同看法。
货代公司认为6月1日美线每大箱运价将上涨3000美元,而船公司高层则表示实际涨幅难以预测,需等待下周才能更清晰地看清运价走势。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战仍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工厂和美国买方均急于出货以规避潜在风险。沃尔玛等美国大型零售商自去年11月开始囤货,目前库存即将耗尽,面临补货的紧迫压力。因此,只要货物有货,便会迅速进口。
在出口商与船公司的策略上,双方均采取了“有钱先赚”的策略。船公司积极加派船舶,以抓住运价反弹的机遇;出口商则急于出货押汇,以规避汇率和关税风险。
上周已有货代接到运往美国的IPI货订单,运价高达每40尺柜10000美元。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运价走势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因素比经济供需更为关键。
船公司接下来四周将陆续投入约7.5万TEU加班船至美国线,这一举措可能对6月1日的运价涨势产生影响。具体运价将根据当周到港船只数量来确定。目前,各船公司均有加班船计划,舱位越多则获利机会越大。
此外,由于船只从欧线调往美线,导致欧线运力减少,运价也有所调升。但预计6月1日欧线运价上涨力道将相对较弱,船公司虽希望喊涨约700~800美元,但实际涨幅仍需观察市场情况。
SCFI运价:
●上海到欧洲运价1317美元/TEU,上涨163美元,涨幅14.12%。
●上海到地中海运价2328美元/TEU,上涨246美元,涨幅11.82%。
●上海到美西运价3275美元/FEU,周涨184美元,涨幅5.95%。
●上海到美东运价4284美元/FEU,周涨215美元,涨幅5.28%。
近洋线方面,远东到日本关西、关东都是持平,分别为315美元及320美元;远东到东南亚每TEU为440美元,上涨6美元;远东到韩国下跌4美元,为140美元。
欧洲港告急!马士基紧急调整航线!
据The Loadstar消息,近日,美国供应链管理与物流公司Flexport警告称,欧洲港口拥堵状况持续恶化。Flexport表示,目前港口平均拥堵时间约为5~6天,具体取决于目的地。
马士基(MSK)于近日在其官网公告中表示,尽管在计划中考虑了季节性变化,但今年不来梅港供应瓶颈已超出预期。作为应急措施,MSK的AE5航线将暂时从不来梅港延伸至北欧码头。
该航线挂靠港序为:青岛 - 盐田 - 丹戎帕拉帕斯(马来西亚) - 伦敦(英国) - 不来梅(德国) -汉堡(德国)。
有业内人士警告称,对于欧洲进口商来说,除了不来梅,很难寻找其他港口卸货。
近期有出货不来梅港的货代、货主,在此提醒,及时关注该港口最新动态,做好货物跟踪,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整理于船务咨询、海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