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8月1日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包括协商或劳动者单方承诺)均无效。
一、社保新规的主要内容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具体内容可归纳总结如下:
1.明确不缴社保约定无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协商约定,以及劳动者单方面的放弃社保承诺,均不具备法律效力,企业无法借此逃避社保缴纳的法律责任。
2.申报需员工签字确认:
企业在申报职工社保缴费基数时,必须获得员工的签字确认,否则该申报将被认定为无效,以此防止企业通过隐瞒或虚报工资基数来降低社保缴纳金额。
3.未依法缴纳可获经济补偿:
若企业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4.影响企业信用:
未按规定缴纳社保的企业,其信用会受到损害,这可能对企业的贷款、投标等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不缴社保,员工一告一个准,在企业层面来说就等于强制缴纳,不然用人风险太大。
有朋友会觉得这不是正好可以筛选公司吗?不缴社保的公司能是什么好公司?但往往忽略了另一方面,我们跨境电商行业本就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强制缴纳社保会导致很多中小型跨境电商公司的用人成本和决策成本增加。
二、社保新规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社保新规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工成本增加
自2025年9月1日起,企业必须为员工足额缴纳社保,禁止“阴阳合同”和“自愿放弃社保”等约定。这意味着跨境电商企业的用工成本将显著上升,尤其是利润微薄的中小卖家。例如,在深圳,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后,企业每月需额外支出约883元/人,总用工成本可能增加30%以上。
2.人员流动与管理压力增大
跨境电商行业人员流动频繁,社保新规要求企业为所有员工(包括兼职、外包人员)缴纳社保,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合规风险。部分企业可能通过裁员、转岗或外包部分业务来降低成本,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3.合规风险与经营压力
未按时缴纳社保的企业可能面临劳动仲裁、税务追缴甚至信用降级等风险。对于依赖灵活用工模式的跨境电商企业(如跟卖、代运营等),新规可能迫使部分企业调整经营模式,甚至退出市场。
4.行业洗牌与集中度提升
社保新规可能加速跨境电商行业的洗牌,利润较低的中小卖家可能因成本压力被迫退出,而头部企业则可能通过技术优化、供应链整合等方式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
三、跨境电商企业如何应对?
对于大部分跨境电商公司来说新政并不友好,第一成本还是比较重的,所以估计跨境电商行业要迎来一波裁员潮了,利润不高的泛铺卖家将首当其冲。以下是跨境电商企业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1.合规缴纳社保
全面梳理用工情况:核查在岗员工社保缴纳状态,确保全员合规参保。对于历史欠费,主动咨询专业机构评估补缴方案,避免后续追缴风险。
调整用工结构:采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用工结合模式,如将部分非核心岗位转为兼职或劳务派遣,降低社保成本。例如,客服、仓储等岗位可考虑外包或使用小时工。
2.优化用工模式
灵活用工:利用非全日制用工(如兼职、临时工),此类用工通常只需缴纳工伤保险,可降低社保成本。但需注意工作时间限制(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劳务外包:将部分业务(如包装、分拣)外包给有资质的供应商,由其负责员工社保缴纳,企业仅需验收服务成果。
3.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
调整薪酬结构:合理划分工资与社保补贴,明确工资构成中包含社保费用,减少员工因社保缴纳导致的到手收入减少的抵触情绪。
提升人效:通过岗位标准化管理、引入技术工具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抵消社保成本增加的影响。
4.关注政策动态
申请社保补贴或缓缴:关注地方政府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保减免、缓缴政策,及时申请降低负担。
建立合规体系:在招聘、合同签订等环节加强社保合规审查,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引发法律风险。
社保新规短期内对跨境电商行业冲击较大,但长期来看有助于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企业需积极应对,通过创新和优化管理提升竞争力。
具体企业合规方案会因应情况不同而不同,须咨询合资格的专业人士。
END
声明:本文版权归跨境易税通所有,欢迎授权转载。文中配图由豆包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谢谢。